▲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圖/ ITER Organization)
記者徐溱謐/綜合外電報導
跨越歐亞美3洲的7個國家,目前正共同合作一項ITER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計畫,在南法的卡達拉斯(Cadarache)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核融合反應爐,自2017年動工至今,已完成總建造的50%以上,預計將在2025年進行第一次的電漿測試,讓反應爐內產生帶電氣體(又稱為等離子體或電漿)。而氘 - 氚融合實驗則計劃於2035年開始。
中國、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等7名計畫參與者,正在建造500兆瓦(MW)的托卡馬克核融合反應爐,希望能證明大規模使用安全、豐富且環保的無碳能源核融合的可行性。根據最新的性能指標,距離實現首次電漿測試的進度已超過55%。
這個核融合反應爐的建造成本約為200億歐元(約7150億台幣),大多由 ITER成員以「實物」的形式提供。組成的專業零件約1000萬個,由世界各地的工廠生產,再送到卡達拉斯完成最後的組裝。在這個計畫中,歐盟承擔了近一半的成本,剩下的部分則由其他國家平分。
ITER理事會表示,「ITER項目正持續以良好的效能和快速的進度進行, ITER組織和各個國內機構也以一個整合團隊運作,克服具有挑戰性的進度表和嚴格的技術要求,以預測和降低風險的方式來確保一切順利進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