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開艙全圖。(圖/翻攝自大陸網站)
軍武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自主研製首款隱身戰機殲-20成功問世,並以飛快速度在今年2月正式列裝作戰部隊,為解放軍帶來堅強戰鬥力。近日軍媒罕見在系列報導透露該機研發過程各項訊息,更提及殲-20在進行第一次的靶試中,發生了「導彈與靶機沒有相逢」的挫折情況,所幸團隊僅花費2個小時就成功找出問題,讓後續靶試任務彈無虛發。
《中國國防報》指出,航電武器系統被譽為戰鬥機「大腦」,是體現其作戰能力的標誌,系統優劣直接影響型號研發的成敗和戰場博弈的勝負。成都所航電武器領域的一位女性副總設計師王陽,巾幗不讓鬚眉一肩扛起新機任務系統的主管總師。
報導稱,王陽曾是中國三代機航電武器領域的元老之一,過去從事殲-10飛機航電系統改進升級、殲-10雙座機航電系統研發,以及多個無人機航電系統的研發工作。身為中國航電領域為數不多的領軍型專家,自然被賦予研制新機任務系統的使命。王陽認為,只有任務系統與導彈完美無縫交聯並擊中目標,才能說明這個任務系統是成功的。
▲殲-20雪後訓練即景照。(圖/翻攝自微博「空軍發布」)
第一次的靶試任務,是在凜冽寒風中進行。等待一切就緒,地面指揮中心向空中飛行員下達發射導彈指令,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盯著導彈的飛行軌跡,期待擊中靶機的那一刻。「然而,好運與他們擦肩而過,導彈與靶機沒有相逢。這是讓現場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殘酷現實」,作為靶試負責人,王陽不禁流下失望的眼淚。
報導指出,王陽立即帶領團隊處理數據、分析問題,和相關單位一起僅用2個多小時就基本定位了故障原因。他們發現靶試時,正好遇上某成品一個極小概率故障導致失敗。隨後通過團隊堅持不懈的努力攻關,後續靶試彈無虛發。
由於此次中國軍媒是以殲-20設計製造團隊進行專題報導,因此可以推斷上述內容的「新機」指的就是殲-20。當然該機後續靶試的成功,也標誌著其空戰能力具有重要實戰驗證意義,這也是殲-20列裝作戰部隊形成戰鬥力之前最為重要的試飛科目之一。
事實上,過去殲-20的研發過程很少出現在公開報導中,但2015年一篇關於中航工業成都所飛控部李建平的事跡介紹文章中,曾透露過「某型飛機在著陸段拉平過程中,出現了一次機翼輕微擦地,但成功著陸」的消息,印證了大陸軍事論壇曾廣為討論一次關於殲-20某次降落翼尖差點擦地的目擊傳聞。
▼殲-20總設計師楊偉。(圖/翻攝自《央視》)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