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遇見您─自閉症研究與實踐交流分享會」 。(圖/記者魏有德攝)
記者魏有德/上海採訪報導
據了解,大陸自閉症患者已經超過1000萬人,14歲以下的兒童約佔200萬,是增加最快的身心障礙族群。兩岸20多位特教老師及輔導人員藉由在上海舉辦的「幸運遇見您─自閉症研究與實踐交流分享會」,對於理解自閉症兒童的需求和行為、給予引導協助、幫助他們發展優勢、融入社會等交換心得。
自閉症患者照護服務,主要採取應用行為分析(ABA),讓自閉症孩童能從訓練中符合常規,使他們能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情緒,目的在於改變行為,不是改變性格或個性。大部分民眾對於「訓練」這個詞比較反感,上海幸運兒發展中心高級顧問劉陽強調,應用行為分析不是辱罵、操縱性的、也不是為了製造機械化的孩子,透過訓練的方式,引導孩童在生活中學習情緒正常反應的表達。
▲新北市文山國中的邱筑君老師 。(圖/記者魏有德攝)
在自閉症兒童教學領域,台灣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從行為分析引導自閉症學童為基礎,開始注意內在與心靈的感受。來自新北市文山國中的邱筑君老師提到,以往是用訓練符合常規,用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方式表達情緒,但是不能夠了解內在心理想法。她曾經有個學生寫下一段文字,「他就像一個人在沙漠中,無助地行走,倒下來大哭,沒有人發現。」反映出自閉症孩子在普通班級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其實面臨到巨大的壓力,需要更多的陪伴與了解。
▲自閉症孩童可以透過感官玩具獲得滿足,以便更好的融入社會 。(圖/記者魏有德攝)
邱筑君老師強調,自閉症兒童透過訓練,表現得像一個正常人是必經之路,可以幫助融入社會;要了解內在還是得透過孩子的文字,內在情感是豐富、有溫度的,但是得透過媒介表達出來。目前台灣社會,越來越多人會關注內在溝通,在特教領域是很不容易的進步,是一種從學習大多數人的方式轉換成大多數人了解、接納你的生活方式。
▲上海競衡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張簡珍 。(圖/記者魏有德攝)
「幸運遇見您─自閉症研究與實踐交流分享會」由上海竟衡公益基金會發起。藉由兩岸特教從業人士心得交換,希望喚起更多人重視自閉症患者在學習過程中,面臨到的問題。上海競衡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張簡珍有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她表示,因為這樣的機緣,能夠更深入地認識這個特殊的群體;參與更多,就會萌生發自內心的愛與善意,包幫助、包容他們。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