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建設就一定有破壞!潘孟安1452字長文:推動公共建設我概括承受

2018年07月25日 22:53

▲潘孟安現身回應蔣月惠。(圖/翻攝潘孟安臉書)

▲屏東縣長潘孟安。(圖/翻攝潘孟安臉書)

記者歐昶廷/台北報導

民進黨25日召開中常會,屏東鐵路反迫遷聯盟、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等團體,為抗議屏東縣政府迫遷,25日下午前往民進黨中央黨部抗議,要向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發聲。對此,屏東縣長潘孟安晚間在臉書發表1452字的長文指出,有建設,就一定有破壞,「推動公共建設,我概括承受」。

▼抗議屏東迫遷爭議記者會。(圖/記者黃克翔攝)

▲▼抗議屏東迫遷爭議記者會。(圖/記者黃克翔攝)

為抗議屏東縣政府不友善對待公勇路反拆遷戶,屏東鐵路反迫遷聯盟、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大觀事件、 鳳山鐵路地下化反重劃自救會等多個團體,聚集民進黨中央黨部前抗議,要求民進黨政府立即面對屏東鐵路的迫遷爭議。公勇路徐姓住戶嗆聲,「就是強拆,凌晨五點就斷電,根本是威脅、隨便亂搞」。

對於最近屏東公勇路拆遷案引起爭議,潘孟安25日晚間在臉書表示,最近很不平靜,看到被雨淋得全身溼透的工務處同仁,看到同仁盯著媒體緊鎖的雙眉,他的心很糾結。

▲▼抗議屏東迫遷爭議記者會。(圖/記者黃克翔攝)

「爆發咬傷執勤女警事件,然後就開始出現綜藝化的各種媒體訊息」潘孟安說,最讓他無法接受的是「強拆」,縣府自始至終只拆3個已經清空的同意戶,最有力證明就是,到現在7個不同意戶的房屋還完整在現場,當天那位民意代表還沒爆紅,如果縣府真的有強拆計畫,早就夷為平地了,不是嗎?「但我們一再說明,有些人還是一再跳針」。

潘孟安說,綜藝化這件事情,妖魔化屏東縣政府,都無法改變事實,重點是,「我們到底要怎麼樣的屏東」。屏東曾經是重大建設都到不了的地方,「騎尾包衰」更曾經是我們屏東人充滿自我調侃的哀怨,但要一直這樣嗎?有建設,就一定有破壞,「推動公共工程發生的一切,我概括承受」。 

潘孟安臉書全文

推動公共建設 我概括承受

最近很不平靜,看到被雨淋得全身溼透的工務處同仁,看到同仁盯著媒體緊鎖的雙眉,我的心很糾結…

城市容顏會隨著時間的推進改變,政府的責任就是扮演城市規劃的推手,讓容顏有層次地上色,不會因褪色而陳舊,反而變美、變亮!回顧百年屏東發展史,就可得到印證。我們知道前進的道路充滿荊棘,現實的考量與策略無法滿足每一個人,但我們也知道,屏東人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就是屏東縣政府的責任,自始至終承擔,責無旁貸!

當影響屏東的百年建設計畫─台鐵高架化工程進入建設期,交通部於99年4月向內政部申請屏東都市計畫變更,正式啟動都市計畫變更程序,同年99年7月公開展覽後,從屏東縣到內政部的都市計畫委員會展開冗長的審議,由很多的專家學者把關,並接受人民陳情,一直到104年10月才拍板定案!

為了讓車站週邊配合現代化新穎站體的完成,也配合未來二、三十年,甚到五十年、百年的城市發展,都市計畫規劃將車站視同一個特區,週邊道路設計為12或18米,這一來,在站體週邊就會產生拆遷問題,我要求同仁務必在許可範圍內給予最優的待遇,同時要溝通、溝通、再溝通!

過程中,因為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正,我們把公勇路的徵收價格比照市價,每坪約在15-22萬元之間,估算共48筆土地及21 戶建物補償費約2.95億元、自動拆遷獎勵金1500萬元,立面修復費500萬元,再加上因應土地複議及地上物複丈的準備金500萬元,讓整體補償金額達到3.2億元,實際由營建署發包的道路拓寬工程價格只有2700萬元。

雖然106年8月就拆遷公告,為求圓滿,仍採溝通方式,先從已同意的14戶中,拆除不影響鄰屋的10戶,另有1戶自行拆除,剩餘的3戶則訂在107年7月16日拆除,真的要感謝這14戶願意犧牲,以成就屏東市的城市發展!

據工務處事前回報,最後3戶同意戶都已經搬離清空,但因為緊鄰不同意戶,拆除過程必須特別謹慎,否則會有賠償及人員安全問題,當時還特別叮囑要小心。

因為是老舊社區,人員機具進駐後仍必須預留前置作業時間,據回報,真正執行時間是上午8:30,隨後發生民意代表進入工區攔阻等情事,並爆發咬傷執勤女警事件,然後就開始出現綜藝化的各種媒體訊息。

最讓我無法接受的是「強拆」,縣府自始至終只拆3個已經清空的同意戶,最有力證明就是,到現在7個不同意戶的房屋還完整在現場,當天那位民意代表還沒爆紅,如果縣府真的有強拆計畫,早就夷為平地了,不是嗎?但我們一再說明,有些人還是一再跳針!

想說的是,綜藝化這件事情,妖魔化屏東縣政府,都無法改變事實,重點是,我們到底要怎麼樣的屏東?

一位市民在臉書po文說,落後的市街景觀,彷彿像時間停格一樣,數十年不變,屏東真的很多地方需要建設,饒了屏東吧,讓我們的建設能好好的進行下去。

看了這篇文,一時之間,這幾天的鬰悶傾巢而出,從曹啟鴻縣長手中接下建設屏東的重責大任,在「以人為本」的原則下,我希望有計劃地施政能夠讓屏東的城市意象有新的轉變。於是,在我們首善之區的屏東市進行創新改造,當復興、和平陸橋消失,廣東路、仁愛路的貓洞不見了,前後驛的都市縫合悄然進行,現在,眷村建築的修復工作不停,總圖書館工程在動,從青創基地到即將出現的職人町,菸廠也剛獲得文化部支持,進行歷史場域修復的大博物館計畫…

屏東,曾經是重大建設都到不了的 地方,「騎尾包衰」更曾經是我們屏東人充滿自我調侃的哀怨,但我們要一直這樣嗎?

有建設,就一定有破壞!推動公共工程發生的一切,我概括承受!

但要謝謝所有共同成就、支持屏東邁向清新城市容顏的每一個人,感恩所有批評的聲音,讓我檢討再進步;未來,我跟所有屏東人在無可取代的國境之南─屏東,初衷不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