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慶輝/給我15秒,我給你全世界?

2018年08月3日 10:15

▲(圖/法新社)

▲《抖音》短視頻成風潮,影音新聞有沒有辦法仿照,濃縮成短短15秒?(圖/法新社)

【社長的新媒體聊天室】

剛聽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然後為了寫這篇文章看了幾支《抖音》的影片,再思考我預訂的題目「新聞影片有沒有可能都是15秒?」腦袋一整個錯亂!而心底真正想的,是前週聊到的「面對新媒體,我們是永遠的實習生」,加上最近看一篇文章「當00後已經18歲」,想想該是歇筆(電)的時候了,以我這把年紀,哪還能談21世紀新世代要的東西是什麼?哪還能談新媒體的未來會是什麼?

「當00後已經18歲」,一看見這文章的標題猛然驚了一下!對耶,21世紀都已經第18年了,我在1999年底離開報社,我們常在講的以前在報社如何如何,那是在講上個世紀的事情啊!我們在聊ETtoday.net的前身、在2000年3月上線的ETtoday.com如何如何,那是在聊「世紀初年」的事情啊!

「好漢不提當年勇」,用在網路世代、社群世代,以至21世紀新世代,愈來愈是貼切。多家新媒體靠facebook而崛起,更多媒體依附facebook而苟延殘喘,但年輕世代卻已離開facebook,跑去Instegram,跑去《抖音》、《iM》……,你有什麼法寶或創新,可以把年輕人抓回來?

「每一則都是15秒的影音新聞?」

對老媒體人來說,15秒的影音新聞,怎麼可能?怎麼做得出來?5W1H,一個W還沒交代完就15秒了,至少得要一分半鐘才能做一支完整的SOT……但在21世紀,一分半鐘有多少意義?看看下面這張截至我秘密後台的照片,你應該不會嚇一跳,除非你從來不關心你製作影音新聞在網路上的成效。

▲(圖/蔡慶輝提供)

▲一則新聞影音從後台看,第16秒還在看的觀眾僅佔28.9%。(圖/蔡慶輝提供)

這則這麼感人的新聞,片長剛好一分半鐘,但你可知,平均影片觀看時間是11秒,第16秒還在看的比率是28.9%。這當然不能作為影音新聞成效的絕對數據,但其實觀察數十上百則,也就是這個數字。

根據#HotSpot的研究,影音的長度,在Instagram上最適切的是30秒,在Twitter上是45秒,在facebook上是1分鐘,在YouTube是2分鐘。但查看大家最依賴導流的facebook的洞察報告,10~20秒應是成效的臨界。那超過這時間的,豈不做白工?(那急速下降跟後面躺平的曲線,著實叫人心涼!)

《抖音》的15秒視頻被描述成「數位海洛因」,大陸有人作了分析,「首先,15秒是人對觀看短視頻類應用最佳的時長接受程度,時間太長感覺太磨嘰,太短又沒有重心,不盡興;其次,15秒對發布者來說是一個使用門檻較低的體驗,用戶僅需15秒即可完成視頻的拍攝,不會強制佔用用戶的時間;抖音的使用場景主要是視頻+BGM,15秒基本是一首歌的副歌的時間,二者結合得恰到好處。」

facebook以3秒鐘作為觀看次數的統計基礎,我們都清楚3秒鐘的觀看一點意義都沒有,但一致的統計標準肯定還是必要的。在這碎片化的時代,3秒鐘都是很珍貴的。而我們也清楚的認知,很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在3秒鐘內吸引粉絲繼續看接下來的12秒或更多。

「新聞影片有沒有可能都是15秒?」要我說,當然有可能!21世紀已經出現太多我們根本還沒想到可不可能就已經超乎我們想像的創新事實,我們根本接不上00後年輕人的「無國界」思維,從數據及現實面來說,我們只能(必須)研究,如何15秒呈現一則新聞。

19世紀《梁祝》的纏綿,當然不可能在15秒內讓21世紀的年輕人感動。但沒辦法,現在是21世紀,你得想辦法在15秒內讓人感動。這辦法,就是讓年輕人來做!

好文推薦

吾齡姑姑石靜文/《抖音》:異軍突起的短視頻神話

蔡慶輝/新聞媒體有可能「社團化」嗎?

蔡慶輝/面對新媒體 我們是永遠的實習生

蔡慶輝/影音新世代之下輩子不再做新聞媒體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作者蔡慶輝,ETtoday新聞雲共同創辦人,現任社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