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風雲(三)太平島戰略地位

▲南沙太平島位置圖。(製圖/記者林健華)

▲南沙太平島位置圖。(製圖/記者林健華)

文/特約撰述 林健華

太平島(座標:10°22’38”、N 114°21’59”E),長1,430公尺,寬402公尺,面積0.51平方公里,距高雄港860浬,東距中洲礁3.1浬、敦謙沙洲7.1浬,西南距南薰礁16浬,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島嶼,西控南海航道、東扼巴拉旺航道,是印度洋往東北亞海上通路的戰略要衝;中華民國、中共、菲律賓、越南皆主張擁有主權,目前由中華民國海巡署駐軍200多人。

菲律賓向常設仲裁法院控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申請「南海紛爭仲裁」,常設仲裁法院於2016年7月12日之菲律賓控告中國案仲裁書當中指出,南沙群島是「礁」而非「島」,中華民國政府對該仲裁表示不承認、不接受。

宋、元時,中國將南海諸島命名為「千里長沙」和「萬里石塘」;15世紀上半葉,明代航海家鄭和7下西洋,途經南海諸島,將南沙群島命名為「萬生石塘嶼」;明、清時期, 中國官方把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列入萬州轄區,史有「萬州有千里長沙、萬里石塘」的記載。

1907年,日本漁民進入南沙;1929年4月,因開採殆盡太平島蘊藏的磷礦,且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而停止開採,撤走全部人員;1933年4月,法軍佔領太平島,派30名越南人長住太平島;1939年4月,日軍佔領太平島,取名為「長島」,納入日治台灣高雄州轄下的新南群島所管理,並在島上駐紮陸戰隊、氣象情報隊、通信派遣隊和偵察機部隊,還在1944年建立潛艇基地。

1945年二戰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收、管轄南海諸島,並修建電台、氣象台。1946年10月,法國軍艦Chevreud號登陸南威島和太平島建立石碑,中華民國政府提出抗議,並與法方約定當月及翌年1月4日進行談判,因法越戰爭緊張,法國單方放棄談判。

▲太平島空拍圖。(圖/摘自內政部網站)

▲太平島空拍圖。(圖/摘自內政部網站)

11月24日,中華民國政府派「中業」、「永興」、「太平」、「中建」4艘軍艦,由指揮官林遵、姚汝鈺率領前往西沙、南沙進駐接收;12月12日,接收南沙群島的「太平」、「中業」兩艦由林遵率領,抵達太平島。以「太平」艦名為島命名,且在島西南方的防波堤末端豎立「太平島」石碑,並在島東另立「南沙群島太平島」石碑,在碑旁舉行接收和升旗典禮。

1948年3月,在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張君然的推薦下,彭運生奉命率領袍澤40餘人乘「中海」艦從上海出發,經高雄、廣州、榆林港南下遠戍南疆,任海軍駐守太平島首任指揮官;1952年,中華民國與日本簽訂中日和約,雙方承認日本已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1956年,中華民國海軍先後派立威、威遠和寧遠部隊3次「威力偵巡」南沙群島。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重豎石碑、舉行升旗禮,並編成「南沙守備區」,改派海軍陸戰隊守島。

6月2—14日由「太和」、「太倉」兩艦組成立威特遣隊,登陸太平、南威、西月3島;巡察南子礁、北子礁、中業島、南鑰島、鴻庥島與敦謙沙洲等5島1沙洲;還經過逍遙、永登2暗沙及鄭和、中業、尹慶3群礁;也經過渚碧、大現、小現、福祿寺、西礁、中礁、東礁、華陽、日積、相生、常瀨礁、揚信沙洲12礁1沙洲。

6月29日—7月22日由「太康」、「太和」兩艦組成威遠特遣隊,後再加入「中肇」艦,先後到太平島、中業島、敦謙沙洲、西月島、鴻庥島、南威島、南鑰島、南子礁、北子礁偵巡。9月24日—10月5日由「太和」、「永順」兩艦組成寧遠特遣隊。到太平島、鴻庥島、敦謙沙洲、南鑰島、中業島、南子礁、北子礁。

中華民國政府1960年迄今經營太平島大事記

位於太平島東方7.1浬(約13公里)、大陸漁民向來稱為馬東、黃山馬東的「敦謙沙洲」,長約500公尺、寬約300公尺,面積約0.1平方公里,海拔2.5~4.6米,是以中華民國海軍1946年派往接收南沙群島的中業艦長李敦謙而命名;中華民國原有駐軍,1974年颱風侵襲,國軍為躲避颱風警報而將駐軍撤回太平島時,被越南派兵佔領至今,越南將沙洲改稱「山歌島」,但中華民國與中共都聲稱擁有主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