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鑽石的生成處在地函。(圖/pixabay)
記者徐溱謐/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研究團隊在科學雜誌《Nature》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們發現天然藍鑽的生成處在地函,比一般的鑽石要深4倍。所有天然藍鑽都屬於Type IIb鑽石,在所有鑽石總量中約佔0.1%。美國寶石學院的首席作家史密斯(Evan Smith)說,「這些所謂的Type IIb鑽石非常有價值,因此很難用於科學研究目的」。
「很難在藍鑽石中找到微小礦物晶體的雜質」,史密斯說,這些雜質是鑽石結晶時,岩石中的礦物殘留物,可以讓科學家知道形成的環境和條件。
▲很難在藍鑽石中找到雜質。(圖/pixabay)
IIb型鑽石之所以呈現藍色是因為鑽石組成含有硼,硼主要存在於地球表面,但在這兩年內所檢測的46顆藍色鑽石中,分析內部的礦物顆粒顯示,他們所結晶的岩石僅存在於地函極端的壓力和溫度條件下。
研究團隊認為藍鑽石的形成處至少在上下地函間的過度帶,或是地表下深度150至200公里間,而淺層地殼的硼之所以會存在鑽石中,他們假設是在板塊聚合時,硼在隱沒帶被海底板塊帶到地函中。
這項新的研究指出,來自地球表面的硼會摻入富含水的礦物中,深入海底甚至延伸到海洋板塊的地函部分,這顯示地球內超深水循環的可能性,含水礦物的循環深度遠遠超過以前認為的地函。
▲寶石級的藍鑽石藏身在地球深處的地函之中。(圖/pixabay)
研究團隊的許瑞(Steven Shirey)說,「我們2016年發現,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價值的無色鑽石,是由地函深處的金屬液體所形成的,而這次的則是發現藍鑽石也具有超深的起源,我們現在知道最好的寶石級鑽石,都來自於我們星球上最遠的地方」。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