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 從詩詞看古人如何避暑

▲▼水簾洞、瀑布達到降溫效果。(圖/CFP)

▲廣州市區出現水簾洞,剛好替城市降溫。(圖/CFP)

記者楊子萱/綜合報導

大陸有句網路流行語說,「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 西瓜,葛優同款沙發,夕陽西下,我就往上一趴。」大陸多地城市近日進入燒烤模式,如四川和重慶最高氣溫達到42℃、連東北遼寧的海參都被熱死。對此,有人提出「古代人沒有空調、風扇該怎麼活?」其實答案就在中國詩詞裡。

央視新聞挑出了幾個古人的詩詞作品,整理成古人的避暑妙招,包括找陰涼處、找涼風口、鋪涼席或倚靠冰涼質地的椅子或床上、賞夜景等。其中,宋代詞人李重元在《憶王孫‧夏詞》中提及,「風蒲獵獵小池塘。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夢長。」形容在夏天剛下過雨後,吃著在井裡用冷水降溫過的李子跟西瓜,感覺就像冰雪一樣清涼。

▲▼古人的避暑妙招。(圖/翻攝自微博/央視新聞)

▲▼古人的避暑妙招。(圖/翻攝自微博/央視新聞)

▲▼古人的避暑妙招。(圖/翻攝自微博/央視新聞)

最科學的一個避暑方法,莫過於唐朝詩人劉禹錫的《劉駙馬水亭避暑》。文中寫著,「千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賜冰滿碗沉朱實,法饌盈盤覆碧籠。盡日逍遙避煩暑,再三珍重主人翁。」

詩詞描述這個翠竹和紅蓮圍繞的水亭開敞通風,同時讓鋪設的竹蓆自然生涼。更特別的是,有人說劉禹錫描述的這個水亭,有設計將冷水輸送到亭頂的水罐貯存,在讓水沿著亭的四周留下來,形成「雨簾」達到降溫的效果。

▲▼水簾洞、瀑布達到降溫效果。(圖/CFP)

▲貴州省貴陽市日前建造百米瀑布飯店。(圖/CFP)

不過,境界最高的絕對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銷暑》。「何以消煩暑,端居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意指對抗暑熱最好的方法就是靜坐,因為「心靜自然涼」,只要心無雜念,窗邊自然就會有清風徐來。

白居易也曾在酷暑時拜訪當時的高僧恆寂禪師,看見禪師在密閉如蒸籠的禪房裡打坐,卻沒有狂冒汗。當時白居易就寫了《苦熱題恆寂師禪室》,「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講述禪師不熱的原因,是因為他清心靜氣。

即便如此,還是要提醒民眾,台灣各地近日普遍高溫,體感有時飆破40度,如果過度在戶外曝曬、大量流汗,一定要記得補充水分防止熱衰竭,穿著上也要保持輕薄涼爽;室內場所必須保持空氣流通,否則體溫會無法散發導致中暑。如果沒有空調,也要讓電風扇轉動,維持空氣流通。當感覺疲累、沒有食慾、噁心、想吐、臉色蒼白、全身不舒服,切記要馬上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

不是只有在室外才會中暑! 預防「熱傷害」3撇步報你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