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將至。圖為聞名世界的機器人蘇菲亞。(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AI時代要來了!」警報來自四面八方:被認為全球最有智慧的大學者、大企業家也厲聲警告:若不對AI(人工智慧)善加約束,人間將無噍類!愈來愈多的企業摩拳擦掌,迎接數位轉型,權威的專家更放言,數年之後不知哪些企業尚可倖存,多少人將無業可就!
AlphaGo學習力震撼全球
自工業革命以來,我們從未見到整個人類世界如臨大敵,無比緊張地等待一場無人確知其具體相狀的巨變降臨。更精準地說,連工業革命也無法比擬;因為工業革命可是未見任何警告,就無聲無息地侵入整個人類世界;而且其影響由點而線,經過兩個世紀才遍及全球。
到底什麼是AI或者AI時代?自從AlphaGo軟體打敗全球圍棋高手之後,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能力震撼了全人類;因為這代表著電腦除了接受人的指令進行超高速的運算之外,還能透過類似人類的學習方式,從輸入的相關資料中建立超越既有知識的新能力。就是這一項突破,讓大家猛然憬悟,人工智慧已進入新的境界,可以為人類提供更多服務,甚至取代許多目前眾人從事的工作,還會做得更快、更好。
物聯網大數據值得憂心
這雖然令人興奮甚至心生畏懼,但真正值得憂心的,並不是AI本身,而是與它共同發展的物聯網與大數據。當物聯網透過辨識機制,可將幾乎任何物品乃至人類的即時資訊納入高度運用AI的控制系統,進行歸納、分析、調配、管制及處分,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幾乎每一面向都會為這一套AI系統所滲透乃至掌控。
在傳統社會中,為了五斗米人人都要投入某些工作崗位,或者在生產線上當個螺絲釘或監督管理工作方式與效率;或者負責將商品運送、分配到使用者手中;或者處理金融資產的進出流動等等。凡此種種都可能在AI系統不斷擴大其領域時受到衝擊甚至完全被攫奪。
取代人類就業可喜可畏?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進步與成本的日低,愈來愈多關燈工廠出現;再進一步發展,大量的勞工及管理者將完全失去工作機會。大陸的光棍節一年比一年盛大,數量大得令人咋舌的商品,短短幾天之內,藉由上述系統,在極少的人力需求下即能完成十分複雜的運送工作。金融體系引入AI最不遺餘力,大部分的機械性工作也會逐步被取代。一旦日前十分紅火的自駕車也大獲成功全面上路,在日常生活中還要由人類親力親為的事情會少得可憐。
以管窺豹,我們大致可以想像若干年後AI系統大放異彩的世界:少許人力配合AI系統即可更有效率地滿足70多億人之所需,人類會獲得一次大解放。但這究竟可喜?還是可憂?
上一次人類獲得大解放,而且讓物質文明得以突飛猛進的時期,是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利用地下取之不盡的能源驅動各種機器大量生產的新模式,取代了大多數手工業的勞工,生產出更多、更精美、更便宜的商品,更讓人類因而有能力上天下海乃至登月進入太空。
工業革命悲慘結果重演?
但工業革命之後長達200年的時間,是人類史上最悲慘、最黑暗也最殘酷的時代;全球近九成的人口生活於貧窮落後、飽受欺凌的境況中;數十年間有一半的人類被關在鐵幕中過著慘無人道的生活;兩次世界大戰令無數人家破人亡、橫遭屠戮。一直到近30年,這樣的悲慘地獄才逐步退場,還給數十億人喘息的空間。
正在擴及整個世界的這一場AI革命,由其發展的速度及波及的面向觀之,更有過於上一場工業革命,是否將重演其悲慘結果?
工業革命發生時造成慘禍有兩個根本原因:其一是大多數人快速地失去工作機會,但可以謀一枝棲的大量生產的工廠工作卻僧多粥少,遠不足以解其燃眉之急。其二是,大工廠需要掌握特定知識與技術以及龐大的資金買機器設廠。因而只有極少數國家中的極少數財閥得以分一杯羹;其餘的大多數國家卻淪為待宰的羔羊;即使在少數先進國中,有幸躋身大工廠的勞工也在相對競爭力嚴重偏低的情況下,在非人的環境中受盡剝削壓榨。
台灣有產業背景等優勢
AI時代這兩個原因也完全具備。除非我們從前車之覆轍中汲取教訓,否則相同的悲慘命運也無從避免。他國暫且不論,單就台灣而言,只要及早準備、正確因應,我們大有可能成為從中得利的幸運兒。
幸運的原因之一是,自從1980年代台灣仿製Apple II而逐漸發展成PC王國之後,資訊電子業一直是製造與外銷的主力,其周邊產業也蓬勃發展,在世界各國之中有其獨特地位。這樣的背景,使台灣在進入AI時代,尤其是整個系統的參與上,享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或許台灣不能在AI本身的發展上與中、美等國並駕齊驅,但迅速跟進乃至快速地在整個AI系統上緊緊跟隨,並非不可能。
教育亦可成領先切入點
另一方面,台灣的年輕一代長久浸淫於資訊環境之中,多數具有基本能力;台灣的教育實力又領先大多數國家,若能從幼兒時期即給予適當引導,並將學習過程有效設計以培養不斷提升的專業能力,有可能讓下一代的大部份進入贏者圈中,不慮走投無路成為犧牲者。
不過,若當政者目光如豆,徒知空呼口號,日日鬥爭算計、爭權奪利,教育體制無比僵化而教學人員則泥古不化成為絆腳石,則空有如此好運,恐怕也會淹沒在沛然莫之能禦的AI怒濤之中。
●馬凱,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創辦人,經濟評論家,《經濟日報》前總主筆,中華經濟研究院前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