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史可能放到與東亞生活圈共同的地方。(圖/翻攝自新華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12年國教新課綱,教育部將於本週六(11日)起連3天開7場會議審議社會領域課綱,根據草案,高中歷史原本獨立出來的「中國史」將放到「東亞史」脈絡下,不少人批評是「去中國化」。有歷史系教授認為,從教育角度看,這樣的歷史課綱實在很荒唐。不過,也有學者表示,觀點不一樣,可以看到更多元、複雜的東西。
目前曝光的草案中,社會科從每科8學分降到6學分,中國史內容也從1.5冊減為1冊,編排方式由朝代順序排改成主題式單元,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改成台灣、東亞及世界3個分域,除了史料之外,還有主題思考與歷史考察;第一分域討論台灣的多元文化與現代台灣的國際局勢,第二分域討論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與華人移動的影響、共產主義與經貿統合等,第三分域則以台灣面對西方世界、伊斯蘭文化的互動等。
這樣的課綱一出便引發爭議,不少人質疑是「台獨的意識型態」。而《聯合晚報》引述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王仲孚表示,從教育角度看,這樣的歷史課綱實在很荒唐,為了「去中國化」,憂心下一代會變成「沒有史觀」。他舉例,新課綱看不到關乎中國文明起源的石器時代,夏商周三代也都沒了,大禹治水傳說、甲骨文發現可以不知道嗎?
不過,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陳培豐表示,「觀點不一樣,可以看到更多元、複雜的東西」,而且從中國起源的事實是不會變的。陳培豐也舉例,中國和越南、韓國產生很多交集,關係也更多元、複雜,任何一個大的文化一定會產生很多分支,造成很多新現象或新主體,「包容進來一起看,或許可提供另一個思考的方向或答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