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北襄陽的長渠空拍照。(圖/CFP)
記者楊子萱/綜合報導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ICID)當地時間13日晚上在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在執行理事會的全體會議上公佈了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大陸申報4個項目全部成功,包括四川都江堰、廣西靈渠、浙江姜席堰和湖北長渠。除了姜席堰建於14世紀,其他3個至少都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景觀、世界農業遺產、國際濕地遺產都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據了解,今年是第五批申報,而大陸在前四批的申報中,已累積17個成功項目,包括四川夾江東風堰、浙江麗水通濟堰、福建莆田木蘭陂、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浙江寧波它山堰等。
▼大陸四渠申遺成功。(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灌溉是大陸農業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歷史上也產生了數量眾多、類型多樣、區域特色鮮明的灌溉工程。近年來,灌溉工程遺產的影響力越來越大,2018年大陸中央的「一號文件」中,還特別提出要加強灌溉工程遺產保護。
這次新入選的四個灌溉工程,歷史也都非常悠久。都江堰位於四川成都市,始建於西元前3世紀,由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主持建造,是中國古代無壩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勢利導、因時制宜」和「深淘灘、低作堰」等特點著稱。都江堰引長江支流岷江的水來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國的美譽,目前灌溉面積達1000多萬畝。
▼都江堰的魚嘴口。(圖/翻攝自中新網)
靈渠位於廣西興安縣,修成於西元前219年-前215年,也就是秦始皇時期,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自古以來是嶺南地區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所謂的「湘七灕三」是它的分水設施,也有建造成三個「S」形大彎,讓渠水能夠迂迴流入湘江,以防溢洪,目前灌溉面積約6萬畝。
▼位於廣西桂林的靈渠。(圖/CFP)
姜席堰位於浙江龍遊縣,始建於元至順年間(14世紀),渠首自衢江支流靈山港引水,利用河中沙洲建上下二堰引水、運用高低差修建多處水能利用設施,目前灌溉3.5萬畝農田。特別的是,姜席堰採取官督民辦的管理方式,設置堰工局,再由鄉紳具體負責堰渠維修、管理經費等。
▼姜席堰。(圖/翻攝自中新網)
長渠位於湖北襄陽,相傳前身是西元前279年,戰國大將白起為了進攻楚皇城開闢的渠道,因此也有「白起渠」的稱號,目前灌溉面積約30多萬畝。不過,也有人從史記中推論,長渠始修於春秋中期的孫叔敖之手,如果真是如此,那長渠等於是早了都江堰、鄭國渠300多年,可說是中國第一渠。
申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必須具有以下價值之一:
一、該工程是灌溉農業發展的里程碑或轉折點,為農業發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
二、在工程設計、建設技術、工程規模、引水量、灌溉面積等方面領先於時代。
三、增加糧食生產、改善農民生計、促進農村繁榮、減少貧困。
四、在其建築年代是一種創新。
五、為當代工程理論和手段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六、在工程設計和建設中注重環保。
七、在其建築年代屬於工程奇蹟,獨特且具有建設性意義。
八、具有文化傳統或文明的烙印。
九、是可持續性運營管理的經典範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