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 讓86歲阿嬤不再暗夜哭泣

▲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黃建榮,施以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有效改善阿嬤的病痛。(圖/記者林悅攝)

▲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黃建榮,施以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有效改善阿嬤的病痛。(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86歲孫阿嬤下背痛合併雙下肢酸麻,曾進行腰椎第3、4、5節融合手術,術後雙下肢酸麻非但沒改善,反而加劇,尤其是右下肢的症狀更顯著,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讓阿嬤常常因病痛而暗夜哭泣,經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部醫師黃建榮,施以微創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有效改善阿嬤的病痛,讓她重拾生活品質。

黃建榮醫師指出經幾次門診評估後,診斷阿嬤為腰椎第5薦椎第1節椎間盤突出併雙側神經孔狹窄,安排內視鏡減壓手術,術後患者下肢酸麻現象顯著改善,目前術後3個月,除了下背有時候會有酸不適的感覺、下肢偶爾有殘餘麻感覺外,已經可以自行走動不需輔助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孫阿嬤的睡眠品質也獲得大幅改善,日常生活及活動品質也幾乎可回到原本的水準,更讓阿嬤不再哭泣和心情低落。內視鏡微創手術可以讓孫阿嬤在術後及早恢復外,最重要的是免除了脊椎翻修大手術,且避免了此類大手術帶來的風險和併發症。

黃建榮醫師說出腰椎椎間盤突出,是相當常見的脊椎病變,最常發生在第4、5腰椎及第5腰椎、第1薦椎之間,症狀包括坐骨神經痛、腳酸麻,嚴重時造成下肢無力、跛行,更嚴重者為馬尾症候群,會影響大小便功能。

治療的原則先以保守治療為主,包括:臥床休息、止痛藥(如消炎止痛藥、類嗎啡藥物及肌肉放鬆劑)、背架與復健物理治療等。若經過治療1至3個月仍有持續性或有惡化的坐骨神經痛症狀,就須進一步評估是否應接受手術治療。

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簡稱PELD,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是一種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使用7mm的內視鏡經由皮下做椎間盤切除。與傳統手術方式不同的是,內視鏡手術是透過高解析度優化的鏡頭影像系統,將病灶放大,可以提供更良好的手術視野,並且可以探查傳統手術無法看到的視野角度;手術中使用專用雙極電燒進行止血,讓手術出血量極少。再以微創器械將突出的椎間盤夾除,解除神經的壓迫。

脊椎內視鏡手術其實早在20年前就出現,但礙於早期器械不夠精良也不完整,所以只能治療小部分的椎間盤疾病,加上手術技術門檻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時間來完成學習曲線),造成這項手術無法普及。

近年來隨著脊椎內視鏡器械的改良,讓這種手術的適應症更為寬廣,讓這項手術漸漸在脊椎微創領域中佔有重要的角色,目前的適應症包括椎間盤突出、神經孔狹窄、椎管狹窄等。

黃建榮醫師指出自民國105年開始,奇美醫學中心投入大量資金購入全套完整先進的系統,並在骨科部部長吳重達及院方的支持下,安排部內相關醫師進行國外(德國、韓國)內視鏡手術技術的培訓。至今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部脊椎外科已完成近50例脊椎內視鏡手術,病人術後滿意度極高,且手術併發症低,與傳統手術的併發症機率相當。

經皮內視鏡椎間盤切除術傷口小(0.8公分左右),手術傷口較不痛。相較於傳統手術,對正常組織破壞少,因此術後恢復快,病人大多手術後隔天就可以出院,也可以較快回到工作崗位;部分病人手術過程只需要局部麻醉,對於年長者或不適合全身麻醉的病人,是個很好的選擇。

黃建榮醫師表示雖然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好處多多,但並非所有脊椎病人都適合。脊椎內視鏡手術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手術,複雜個案或是椎間盤復發個案需謹慎評估是否適用。不同的脊椎疾病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及選擇,建議有相關問題者接受脊椎外科醫師的評估、檢查,相互討論後,再擬訂適當的治療計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