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世賢/基隆報導
台灣最有特色的中元祭在基隆市!清朝咸豐年間基隆爆發漳泉械鬥,死傷慘重,一場血腥復仇一觸即發,漳泉有識人士趕緊出面調停,不但止住風暴並協議以姓氏輪值在中元祭超渡亡魂,用血緣代替地域觀念、用賽陣頭代替打破頭。基隆中元祭從咸豐5年至今傳承了164年,也是台灣第一個被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的重要民俗活動。
▲▼ 雞籠中元祭,深夜放水燈掀最高潮。(圖/記者郭世賢攝,同下)
民俗專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林茂賢指出,當年最出名、最流行的熱門音樂就是北管,從有中元祭開始,北管就是拚陣頭的重要角色,這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薪傳。
經基隆市政府和2018主普的賴姓宗親會理事長賴澄龍努力,請出和平島得義堂9組、聚樂社1組,得意堂10組也將隨著奠濟宮隊伍遊行,讓停辦30年的北管西皮和福祿拚陣頭,在中元祭活動中重現。
放水燈遊行熱鬧結束後,各宗親會的水燈頭花車,深夜12點開往八斗子望海巷施放水燈,同時也吸引不少愛好攝影的民眾取景,在法師焚香祝禱後,水燈頭依序送到海上,邀請好兄弟到陽間享用中元普度,水燈頭隨著潮汐往外海漂去,民間相傳,水燈漂得越遠,該姓氏子孫也會越興旺,不少國內外遊客,將這動人的一刻記錄下來。
基隆市長林右昌說,取其拚陣的寓意,呈現中元祭「藝競群合」的圓滿精神,也串連了古往今來的深厚民俗傳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