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爆谷歌通過「蜻蜓計畫」想重返中國 難拒5分之1人口

▲▼google             。(圖/路透社)

▲搜尋引擎巨頭谷歌。(圖/路透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谷歌(Google)自1998年創立以來,一直秉持自身為堅持美德的企業,商業目標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由於當時不滿受到審查,便於2010年退出中國市場。然而,外媒指出谷歌正在改變主意,還通過名為蜻蜓(Dragonfly)的計畫,試圖替中國市場設計出一款經過審查的搜尋引擎。

《紐約時報》報導,谷歌創始人拉里(Larry Page)與謝爾蓋(Sergey Brin)2004年曾告訴投資者,該企業的道德標準簡言之就是「不作惡」,長期的價值要比短期的財務收益更重要。不過,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近期則在行為準則中刪除「不作惡」,顯見昔日崇高的情懷有了轉變。

2010年,谷歌在中國營運時,因為不滿受到持續的審查,便撤出中國市場。但如今,谷歌似乎轉變想法,不僅通過蜻蜓計畫,在先前的員工會議上,公司首席執行長桑達爾(Sundar Pichai)雖說「不會立刻推出搜尋引擎」,但捍衛了企業為開拓中國市場所付出的努力。

報導指出,桑達爾的說詞有企業的考量,因為如果要叫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離開全球最大的網路市場,這樣的舉動太瘋狂,尤其谷歌的競爭對手如微軟、亞馬遜都在中國經營。

提倡網路自由的人士憂心,若谷歌回歸中國,會帶來危險的後果。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言論、隱私與科技項目主任班(Ben Wizner)表示,谷歌基本上要對股東與盈虧數字負責,根據企業自己制定的標準去評斷他們,這是公平的。

谷歌發言人則透過聲明表示,不會對未來的猜測做評論。不過該企業的領導高層確實有在討論,回歸中國市場,是否會成為道德上的反轉。谷歌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過濾搜尋結果顯然會影響企業的使命,但如果不能向世界5分之1人口提供谷歌搜尋服務,後果將更嚴重。

報導指出,若谷歌回歸中國,就必須接受全新的審查制度。智庫新美國的網路自由倡導者麗貝卡(Rebecca MacKinnon)說,「世界變得越來越像中國」,事實上,提倡言論自由與人權的人士長期相信谷歌是盟友,這次的反轉可視為巨大的挫折。

麗貝卡認為,像是谷歌這樣的公司如果現在放棄了,以為「這就是網路的走向」、「如果不能打敗他們,那就加入」,這樣的想法是令人深感不安的。《紐時》最後指出,谷歌能否在保有自己靈魂的情況下,用非傳統的方式符合中國的審查,這是未知的,但合理的結論是谷歌想挑戰中國,而谷歌輸了。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