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農地違章工廠影響農業生態 環團批經濟部修法是爛方案

▲▼環團反對經濟部修惡工輔法,放任農地違章工廠。(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環團反對經濟部修惡工輔法,放任農地違章工廠。(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經濟部中部辦公室昨(30)在高雄召開「未登記工廠政策暨工輔法修法方向」座談會,提出四大修法方向,環團今(31日)指出,台灣目前約有7千多間臨時登記工廠,大部分都在農地上,擔心影響未來農業生態環境,痛批經濟部的修法只是換湯不換藥,更是爛方案。

經濟部中提出的四大方向為「工廠容許使用證明書」、「特定地區劃定改良」、「新訂都市計畫或產業園區報編」和「使用計畫」,環團認為,工廠容許證明書本質上是讓農地違章工廠,以類似農業加工的容許使用證明書方式,讓農地違章工廠可以繼續以假合法的方式留在農地上,進而全面破壞既有土地管理制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特定地區劃定改良」將原本既有的2公頃面積標準,再下修門檻標準為0.5公頃或1公頃,環團認為這是進一步修惡。而「新訂都市計畫或產業園區報編」是漠視歷年以收攏違章工廠的名義,開闢各個工業區(如彰濱工業區、林口工業區),其進駐率極差的現實。而「使用計畫」機制本質上是農地違章工廠的假合法再進化。

地球公民基金會、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以及環境資訊協會一致表示,這些方案完全是換湯不換藥,不僅無法解決問題,更是擴大問題的爛方案,齊聚高喊「沒有環安,就沒有農安,沒有農安,就沒有食安!」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國土組專員吳其融說,臨時登記工廠7千家中,約有7至8成都在農地上,其中9家是合法輔導後轉移至工業用地,約20家是自發性遷移,但政府提不出真正解決問題方案,不僅讓很多工廠擔心後續生產問題,也對農業生產環境造成傷害。

環團們表示,臨時登記制度依法將在2020年6月2日落日,呼籲政府在剩下不到2年的期限內,趕快拿出方案,讓取得臨時登記的違章工廠離開農地、進到工業區, 否則中高污染違章工廠在農地上繼續營運,就是對農業生產環境的傷害,威脅食品安全、更打壓農業經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