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川普掛友台的「羊頭」 賣軍火的「狗肉」

圖:總統府

文/陳宗逸 圖/多維TW提供

才剛在6月1日,台中漢翔公司廠房裏,總統蔡英文強力背書,國防部長嚴德發宣佈:「為了支持台灣自主國防工業,今年度國防預算,將編列高達新台幣486億元,加強對台灣自主國防工業的支持,額度佔軍備預算60%,首度超越對外採購額,象徵台灣將積極發展自主國防工業的決心。」

言猶在耳,短短兩個月時間過去,蔡英文8月6日於海軍總部宣佈,已要求加速戰力整建,將有951億元用在軍事投資項目,比前一年增加了139億元。另外在戰力整建的投資中,有736億投入國防自主項目,比前一年增加250億元,國防總預算中,有21.3%是為了推動國防自主計劃。將原本對外、對內採購的軍費比例,從6比4調整到接近8比2,象徵對美採購軍備經費比例突然大增,幾乎排擠掉台灣原本打算自主製造的軍備武器額度。從6月到8月的這段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事實上,台美雙方的軍火交易,今年初開始就傳聞不斷,檯面下各家軍火商四處放消息,不論是「八國聯軍」向台灣自製潛艇競相比價,還有台灣陸軍龐大、總預算規模恐怕將達台幣3,000億的「9大主戰裝備採購案」,以及希望越來越濃的先進戰機案、戰術性攻擊武器,甚至因為台灣技術不夠、美國直接出售「神盾艦」給台灣的傳聞都有,這些以往「幾乎不可能」的軍售項目,都一夕間赫然現身。

「不是都要自製嗎?」

在今年5月10日於高雄舉辦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前後,蔡英文的國安會高層曾私下詢問剛在總統府與蔡英文「相談甚歡」的美國國防廠商代表,提出了蔡英文本人的疑問:「台灣到底要如何採購美國武器,才能彰顯台灣『自我防衛』的決心?」而被詢問的這位美國重量級軍火商高級代表,則一臉疑惑地回答這位蔡英文的代表:「你們不是什麼都要自製嗎?」整個局勢,似乎從此開始發酵。

美商會如此質疑台灣「不是都要自製嗎?」除了在專業上質疑台灣工業、管理能力外,在政治上也有深刻含意。若將目光放到歐洲,在7月11 日、12日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高峰會中,川普就直截了當地抨擊北約盟邦,對「負擔國防經費與責任」的「不積極」提出批評。表面上,他抨擊北約歐洲成員國和加拿大未能兌現承諾,沒有將國防經費預算提高至GDP的2%之「黃金比例」。實際上,川普也不斷聲稱,因北約各盟國「不努力」,不大手筆購買美國軍火,導致美國「必須承擔北約90%的費用」。這也是川普不斷揚言「美軍將退出北約」的強烈理由。

川普在北約峰會前,就特地致函德國、比利時、挪威、加拿大等國領袖,措辭強硬地要求他們兌現2014年北約峰會的承諾,也就是要「將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2%」。信中基本上都是直指這些和美國關係緊密的盟邦「欠錢賴帳」,語氣強硬的川普,讓北約諸國如坐針氈。

因為川普態度強硬,北約各國在高峰會後和川普達成協議,將增加軍費達330億美元的天價。川普在北約高峰會上的強勢領導、推銷美國軍武,應該在某種程度上也刺激了亞洲,特別是台灣。

包括日本在內,都已在2019會計年度將軍費提升至歷史新高,用來購買美國武器,特別是日本在二戰之後有史以來第一次突破GDP的1%「天花板」,將近500億美元的日本防衛預算,增加部分將購買美國的反飛彈陸基神盾系統、更多F-35A戰機、 M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新式的美製戰鬥直升機(極可能是AH-64E)和其他合作項目。南韓也是如此,儘管北韓局勢已相對穩定,南韓國防預算也在2018年度增高到392億美元,達GDP的2.6%、韓戰後的歷史屋頂,預計2019年還會再增加。

台灣被納入「圈錢」之列

此外,《2019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在今年6月開始相繼面世。這份授權法,不但是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大規模、最有野心的擴軍計劃,也對台灣防衛內容的強化有劇烈改變。該法對美國行政部門具有約束力,必須在2020年對美國國會提出「台灣防衛評估報告」,其中就包含「針對台灣提出可以預期、穩定的軍售計劃」。這其中即有強烈的暗示,「規模龐大、有預測性」而且可持續的巨大軍售案,將會很快壓在台灣肩上。外有中國大陸軍機艦的繞台壓力;內有國防部管理能力不足、國防工業自主案頻頻「出事」的壓力下,蔡英文可能面臨無法克服的壓力和「心魔」,為了向美國「表現台灣防禦自己的決心」,除了成為追隨美國「印太戰略」的一員外,並很快屈服在美國軍武傾銷壓力之下。

面對川普政府依仗美國軍工複合體的全球投射實力,實等於「全球圈錢」提升美國經濟的戰略,台灣每年僅100億美元國防預算金額(真正拿來採購的錢不到20億美元),美國仍將台灣納入「圈錢」行列。

而由於東歐、北歐面對俄羅斯崛起威脅,困窘的羅馬尼亞和波蘭,還是砸下將近100億美元部署愛國者3型(PAC-3)反飛彈系統,成為北約東面的最前線。而台灣面對被評估為「全球最危險的火藥庫」,「台灣海峽一旦衝突將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處境,依賴美國、追隨美國腳步,似乎成了蔡英文政府的唯一選擇。

即使台美之間關係或許來到「斷交40年來最好的時刻」,其實是因為歷史因素來到了「台美軍火交易的蜜月期」。讓人眼花撩亂、觸目驚心,以往台灣僅能望梅止渴的高科技武器裝備,可能會在這幾年陸續端出來給台灣。面對此局,美國在軍售方面成了台灣的後盾,台灣有了以往不敢想像的軍事裝備,但憑著台美之間如此的關係發展,「作為美國對中國大陸施加軍事壓力的第一線」,是台灣唯一可以選擇扮演的角色嗎?台灣在獲得了可以緩解軍事壓力的機會後,是否與中國大陸有其他的路可走?轉個彎、換個角度想,結果或許耐人尋味。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