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札幌專題報導
「我們一定要贏回來!」復隊2年的台北醫學大學橄欖球隊9月1日在北海道札幌醫科大學與北海道大學進行友誼賽,北醫大達陣1球,不敵對方5球敗北。擔任隊長的北醫大高齡健康管理學系大二學生簡廷逸表示,這是第一次打15人賽制,「對手出乎意料的強」,只能加強訓練,在北醫大明年4月舉辦的友誼賽上爭回面子。
▲北醫大球橄欖球隊在札幌醫科大學進行友誼賽。(圖/記者嚴云岑攝)
相隔20多年復隊 都是靠這群「大咖」校友
北醫大橄欖球隊成立於1963年,全盛期曾連續7年拿下五專組冠軍,1990年卻因招生困難解散。曾擔任隊長的雙和醫院院長吳麥斯難忘當年熱血,於2016年重新幫助橄欖球復隊;同為隊友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更以行動相挺,拿出2000萬作為經費,要幫助北醫大找回當年榮耀。
為了訓練這支生力軍,北醫大除了聘請楊明達當教練,雙和醫院更於2017年成立「北醫橄欖球隊運動傷害醫療團隊」,由骨科、復健科、神經外科、物理治療師、營養師與心理諮商師成立門診。北醫大也會體保生球員在上課時間外做課輔,就是希望打破運動員「謀讀冊」的刻板印象。
▲北醫大球員體型佔優勢,卻因默契不足不幸敗北。(圖/記者嚴云岑攝)
首次15人出征卻失利 球員點出心酸處
重新整軍的北醫大橄欖球隊共有13名甲組球員,另也招收乙組球員,醫、牙、藥學系皆有學生參與。就讀醫管系二年級的副隊長劉大明表示,此次比賽是從7月底開始,進行一個月的魔鬼訓練,加上先前都是打7人賽制,「默契可能不是這麼好」,以致幾乎拿不到球權,被對手壓著打。
隊長簡廷逸也提到,此次出賽是由甲乙組球員共同組成,球員程度不一,加上台日裁判方式不同,台灣戰術拿到日本套用,一攻擊就被吹犯規,「這也是賽事中比較辛苦的一點。」
▲北醫大橄欖球隊長簡廷逸與副隊長劉大明合影。(圖/記者嚴云岑攝)
▲比賽結束雙方握手致意。(圖/記者嚴云岑攝)
輸球怪裁判? 教練回台開檢討會議
不過,對於學生的說法,教練楊明達卻直呼不妥當,「球員應該要去適應裁判!」楊明達解釋,運動員到陌生地方比賽,需融入當時的場地與規則,「這次是球員沒有抓好尺度」,回台灣已經召開會議檢討。
楊明達點出比賽中幾項重要失誤,北醫大的球員身體素質較對方好,會下意識爭搶球權,但因默契不夠,「一搶到球就被截走了。」且搶球的一些動作不被裁判允許,才會被吹犯規。而北海道大學球員個頭雖小,但團隊合作卻很細膩,「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北醫大醫學工程學院院長陳志華。(圖/記者嚴云岑攝)
橄欖球開先鋒 北醫運動醫學觸角延伸到棒球
北醫大近年來大力發展運動醫學,8月底更出訪北海道大學更新MOU兼取經,有望已移植已推行10年的棒球投手健檢系統到台灣。
主推項目的北醫大醫學工程學院院長陳志華,亦是骨科部關節重建暨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他表示,台灣與日本都是棒球興盛的國家,但北海道大學早在10年前,由安田和則教授與岩崎倫政教授幫所有國高中的投手進行「肩關節病變篩檢」,台灣卻尚無相關措施,值得借鏡。
▲北醫大、雙和醫院到北海道大學交流。(圖/記者嚴云岑攝)
陳志華提到,棒球投手最常受傷的部位為肩膀與手肘,肩膀尤以旋轉肌腱、二頭肌腱、肩盂唇拉傷居多;手肘則容易發生軟骨、內側韌帶撕裂傷。若選手健檢發現問題,不只能透過復健避免惡化,可透過調整訓練姿勢與強度,延長運動生涯。
陳志華表示,北海道大學不僅願意移植投手體檢方法,甚至連儀器都可一併提供,北醫大預計從新北市中學棒球隊著手篩檢,比較台日青少年投手運動傷害形式,並透過基因等角度進行學術分析,再將結果與北海道大學共享,以達互利之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