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6掛載KD-88和數據吊艙 可在200公里外精準打擊

▲▼殲-16掛載KD-88訓練彈和數據吊艙的照片。(圖/翻攝自空騎兵雨人微博)

▲殲-16掛載KD-88訓練彈和數據吊艙的照片。(圖/翻攝自空騎兵雨人微博)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網路上流傳殲-16的最新圖片,圖中的戰轟機首次掛載1枚空地-88(KD-88)遠程空對地飛彈,進氣道掛有數據鏈吊艙,顯示已經具備防區外攻擊能力。分析指出,陸產戰機現在沒有裝備防區外攻擊導彈,主因在於國產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還在完善階段,但殲-16未來的主力對地導彈,應該還是GB6A這種隱身防區外攻擊導彈。

KD-88是在YJ-83反艦導彈基礎上研製的中程空對地導彈,射程超過200公里,用電視制導替代YJ-83的雷達制導系統,可以通過資料鏈與載機交換資料;飛行員能從座艙螢幕上看到彈頭攝像機傳回的圖像,進而選擇目標或是攻擊目標薄弱部位。值得一提的是,KD-88已進行技術升級,用紅外成像制導替代原本的電視制導系統,識別特徵是前端透明整流罩被非透明整流罩替代,可以裝備在殲-16、殲轟-7A、轟-6K和殲-10C等戰機。

▼殲-16生產線畫面公開。(圖/翻攝央視,下同)

▲殲-16生產線畫面公開,太行發動機大出鏡。(圖/翻攝央視)

從KD-88射程超過200公里來看,這個指標已經超過S-300、愛國者防空導彈射程,例如S-300PMU-1射程大約150公里。也就是說,KD-88能在敵軍的防空導彈射程外發起攻擊,利用紅外成像制導系統,在晝夜甚至惡劣氣候下打擊對方的小型、點狀目標。

不過KD-88的缺點主要體現在隱身性能較差,因為保留了YJ-83的圓柱形彈體,容易被敵軍的雷達探測。再者圓柱形彈體內部空間不規則,難以實現模組化,更換戰鬥部較為困難,使用靈活性較差。鑒於上述缺點,美國空軍已經淘汰這種武器,改用JSOW、JASSM這樣的防外區隱身攻擊導彈。

▲殲-16生產線畫面公開,太行發動機大出鏡。(圖/翻攝央視)

其實,中方也有研製這種武器,也就是曾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GB6A防區外隱身攻擊導彈。GB6A採用渦輪噴射引擎,最大射程為280公里;外形採用隱身設計;採用低空突防彈道,可以借助地面雜波掩護使敵方難以探測;採用矩形彈體,彈艙能實現模組化,方便更換各種戰鬥部。

分析指出,考量到GB6A是出口型,受到導彈出口協議限制,射程不能超過300公里,因此自用型導彈射程應該要比資料上的射程更遠(應該超過300公里),意味著能在S-400這種防空導彈的射範圍外進行攻擊。分析還提到,殲-16等國產戰鬥機現在沒有裝備防區外攻擊導彈,主因在於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還在完善階段;隨著北斗系統的優化,障礙已經被清除,殲-16未來的主力對地導彈,應該還是GB6A這種隱身防區外攻擊導彈。

▼圖為殲-16的座艙視角。

解放軍慶祝建軍90周年大閱兵,多達40%裝備為首次公開亮相。圖為殲-16的座艙視角,可見翼下掛的霹靂-15和霹靂-10空空導彈 。(圖/翻攝自央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軍武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