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右)與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左)簽署計畫。(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農委會與中研院首度攜手合作「台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今(26日)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書,將展開為期5年系統性調查,花費約3億元,將建立台灣農村環境、產業、社會等關鍵人文社會因素資料庫,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說,中研院與農委會都準備好了,盼可以擾動整個農村,改變農業困境外,吸引年輕人返鄉。
林聰賢指出,過去經常看到小說家黃春明描繪農村人文,理解到過去傳統農村沒失業問題,大家也相當有包容力,整個家庭的都很穩定,但如今看到社會種種問題,會思考難道要靠資本主義才能解決?因這次借重中研院國家級學院力量,一起到農村,進行全面性關注並啟動調查,找出重新再出發的新基因,讓更多人了解台灣農村有很多寶,會想要去挖,吸引很多青年人返鄉 。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說,農業被外界想像成是一個很弱勢、很可憐的一個產業,但其實裡面充滿很多生命力,如果沒有透過中研院到各鄉鎮逐一訪查,不知道台灣農村有這樣好的基因等面向。
▲農村調查計畫預計連續5年,每年約投入6千萬到7千萬元。(圖/記者許展溢攝)
擔任總計畫主持人中研院院士王明珂表示,目前有22名教授、研究員在內,加上台灣各大大學院校團隊,預計投入百人以上人力研究。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許雪姬說,已組成12人圖隊,將前往8處代表性農村調查,如安平漁光里僅存的耆老會唱的用來數魚苗、計價的魚哉歌等。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 談到農村很多就會想到勞力不足、人才流失等狀況,為了整個社會及台灣永續,中研院結合最優秀的人才,替台灣農村找到永續發展的命脈,但這工程非常龐大,要大家拭目以待,但也不要操之過急。
陳吉仲指出,農委會各單位累積的61系統、76資料庫的數據,這些資料都只是業務單位所需的量化資料此希望透過中研院完整調查,找出問題,研擬相關農村政策,且現在不做,後面就來不及,計畫估連續5年,每年約投入6千萬到7千萬元,由農村再生基金支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