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躁鬱症難區分 三總出動「心臟檢測儀」助診斷

2018年10月12日 00:03

▲憂鬱症、躁鬱症難區分 三總出動「心臟檢測儀」助診斷。(圖/記者嚴云岑攝)

▲憂鬱症、躁鬱症難區分,三總出動「心臟檢測儀」助診斷。(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憂鬱症是國人常見的精神疾病,又因症狀分為單極性「憂鬱症」與第二型雙極性「躁鬱症」,用錯藥物恐無法控制病況。三軍總醫院利用憂鬱症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同,透過預測心臟疾病危害的「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檢測技術」區分病症,準確率可達75%,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多本知名國際醫學期刊。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張勳安表示,醫學研究很早就發現,憂鬱症患者得到或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一般人倍增,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若得到憂鬱症,死亡率也上升,這是因為得到憂鬱症後,心臟自主神經功能中的副交感神經功能低下所致,但究竟是疾病本身造成,抑或受到抗憂鬱藥物影響,還有待進一步釐清。

張勳安提到,第二型雙極性憂鬱症病人,病程中會有輕躁症及嚴重憂鬱症狀,但因躁症發作時病人往往不自覺,周圍的人也看不出來,因此容易被忽略。統計發現,約有10%的第二型雙極性患者會被誤診為單極性憂鬱症,治療方向不同,投藥效果自然不佳,嚴重影響預後。

雖然有研究指出,第二型雙極性憂鬱症患者自殺風險是第一型的4倍,但目前診斷除了靠精神科專業會談以及自填問卷評估外,尚無客觀儀器檢測二者差異。張勳安說,過去醫學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的心臟自主神經中,副交感神經會特別低下,尤其又以第二型雙極性患者最低,單極性患者次之,於是將之用於鑑別患者上,也獲得不錯的成果。

三軍總醫院於2013年至2015間,陸續針對116位尚未接受治療的「躁鬱症」及591位「憂鬱症」病人,與421位健康並進檢測,發現以副交感神經功能的「高頻指標」4.995 In可作為2疾病的分水嶺,準確度可達75%、特異度也有65%。

該項研究已「世界生物精神醫學」(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神經精神藥理及生物精神醫學的進展」(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Biological Psychiatry)、「神經精神醫學期刊」(Neuropsychiatry)刊登,未來將有潛力指引憂鬱症個別化治療,嘉惠更多病患。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