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推「每月15食物日」,宣導共享在地當季食材。(圖/農委會提供)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為了推廣「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農委會將每個月的15日訂為「食物日」。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希望能宣導共享在地當季食材、珍惜食物不浪費,讓食農教育成為全民運動,更期望儘速推動「食農教育」立法,發展系統性的食農教育體系。
每月15食物日的活動,13日在台北希望廣場舉辦,農委會邀請主廚阿基師到場秀廚藝,把現場農特產品變料理,推廣在地食材,從秋季盛產的柿子、柚子、絲瓜等農產品入菜,示範簡易料理,展現食材當季的概念。林聰賢說,食農教育的推動可以從產地到餐桌,也可以從餐桌到產地,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大家更加了解「食農教育」。
▲阿基師使用在地食材,以秋季盛產的柿子、柚子、絲瓜等示範簡易料理。(圖/農委會提供)
林聰賢也提到「三要一不要」口訣,一、「在地食材當季吃」;二、「揪人共食快樂吃」;三、「原型食物真好吃」;四、「不要浪費食物適量吃」,不管是在家用餐或外食都能選當季食材,吃在地、與人共享餐食美味、購買原型食物烹調,最重要是珍惜食物,不要浪費,也不要過量飲食,對地球環境友善,也形塑個人健康飲食習慣。
農委會表示,食農教育未來推動重點工作,期望結合學校教師及推廣教育人力,提供多元食農教育教材,鼓勵在地飲食文化傳承與創新,創造生產者與消費者交流環境,建立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強化消費通路標示國產農產品,提升消費者對國產農產品之認知、信任及支持。
▲林聰賢表示,不管是在家用餐或外食都能食當季吃在地。(圖/農委會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