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宇軒/綜合報導
野馬集團董事長陳志峰出品的《鄧纘先》紀錄片中,將新疆當時的腐敗全盤托出,親眼見證各族人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歷史過往。鄧纘先在詩中寫下的「半生多感慨,一死竟從容」,恰巧印證了巴楚之難,無私奉獻新疆的事蹟流傳於世。
▲鄧纘先無私奉獻新疆。(圖/野馬文化提供)
據野馬集團介紹,鄧纘先在一場為新疆選拔的縣委書記統考中,成為295人榜上有名的其中一位,從廣東到新疆從政。他在南北疆交替任職18年,先後在烏蘇、葉城、疏附、墨玉、巴處等地擔任知事或縣長,為官清廉勤政,兢兢業業為新疆人民服務、為當地維吾爾族人民造福。雖然只是當個小官,但做大起事來,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邊疆史學家、西域探險家、民國邊塞詩人、愛國志士。
▲鄧纘先。(圖/翻攝自野馬集團微信公眾號,下同)
鄧纘先不為錢、不為情、不為色,他把戍守邊疆的空閒時間全用來寫詩賦詞,可見「懸壺濟世、心憂天下」的體現,更為了新疆長久的治安,清廉官吏從自己做起,百姓疾苦為重,家中妻小為輕。
不料,在1933年的戰亂之中,無情的大火使土地荒蕪,畜牲也遭到濫殺,在生產力被嚴重破壞的當下,人民死傷慘重,流離失所。但時任巴楚縣長的鄧纘先選擇率眾守城,面對分別來自和田、喀什、阿克蘇三邊的叛亂勢力,最後不幸殉職,享年64歲,其長子、兒媳、孫子等5人也接連遇害。
鄧纘先在新疆發展農業、興修水利、改善民生,除此之外文學造詣頗深,包括史學著作《烏蘇縣志》、《葉城縣志》,遊記《葉迪紀程》,以及《毳廬詩草》、《毳廬續吟》、《毳廬詩草三編》等3部詩集,詩詞近2000首,奠定了在西部邊塞詩壇上的地位。其中,《葉城縣志》在1962年爆發的中印戰爭裡,其記載的邊情報告發揮重大作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