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吐司和半熟蛋是咖啡店必點菜單。(圖/翻攝自Google Maps)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東南亞古早味的「傳統咖啡店」(馬來語:Kopitiam)又被稱為「鄰里咖啡店」,是結合傳統早餐與咖啡店的流行飲食文化,也是馬來西亞許多小城鎮獨有的風景,承載著當地幾代居民的集體記憶。隨著近年來年輕人外流,傳統咖啡店也陷入成為「夕陽產業」的危機,而擁有超過70年歷史、由華裔經營的「瓊芳園茶室」,仍然致力於保留老顧客記憶中的味道。
根據《星洲日報》,瓊芳園茶室(Cheong Fang Yuan Kedai Kopi)位於柔佛州麻坡縣的小鎮班卒,為現年71歲的第二代掌廚人蒙光鏡的父親、已故的蒙朝蔭所創。蒙光鏡曾於一家電器商擔任經理,約50多歲時,年邁的父親卻因病驟逝。他為了守護父親一手經營的咖啡店,選擇放棄高薪,攜妻子回到班卒老家,接手瓊芳園。蒙光鏡與68歲的妻子王惠風育有4子,隨著年紀變大,也逐漸將店鋪交給41歲的三兒子蒙上傑打理。
蒙光鏡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說道,班卒小鎮位於麻河旁,而麻河過去曾是主要運輸方式,貨運商都會以小船載運貨物至麻河上游,使班卒碼頭蓬勃發展,也聚集許多華裔勞工;當時他的父親剛從海南島南下,馬上發現商機,因此選擇在碼頭白手起家,開設瓊芳園,成為勞工休息及聊天的場所。
他表示,數十年來,從來沒想過關店;即便班卒曾經歷5次水災重創,水深甚至達到近2公尺高,依然沒有放棄。他提到,班卒年輕人外流現象十分嚴重;曾有人建議他,將傳統咖啡店轉型成現代化的咖啡廳,才能吸引外來觀光客,但他眷戀傳統咖啡店道地的咖啡香,再配上麵包和半熟的雞蛋;老顧客也可以在咖啡店內高聲聊天,不像現代化的咖啡廳,只能小聲說話。
當被問及第三代接班人的問題,蒙光鏡說明,只有三兒子蒙上傑對繼承瓊芳園較有興趣,其他兒子都已經往各自的領域發展。他坦言,如果兒子不願繼承,年紀漸長後,也只好收掉父親一手打拼的事業。
蒙上傑則表示,他對讀書不感興趣,國三時便輟學,18歲回到咖啡店,成為父親的助手,習得泡咖啡的手藝。他提到,由於弟弟經營麵包廠,2個月前也引進披薩,對傳統咖啡店來說是一項顯著的改變;至於會不會轉型成咖啡廳,仍要考慮老顧客的意願,才能做決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