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一個坊間流傳的笑話是:赤柱監獄裡大哥小弟住的牢房,都要比貧苦老百姓住的隔間分租房,還要寬敞。
圖文/鏡週刊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本月17日發布最新修訂的營建法規,要求新建住宅面積不得小於85平方公尺,換算成坪數,大約是26坪。此一規定比原本的21坪最小坪數又多出了5坪,對於抱怨居住品質下滑的星國人來說,多了5坪或許仍嫌不足,但看在鄰近的香港居民眼裡,新加坡卻彷彿是天龍國──人在福中不知福。
都是地小人稠,都屬華人社會,新加坡與香港的條件類似,但若是單看土地面積,香港幾乎是新加坡的4倍大,照理說每個人享有的空間範圍應更該為充裕。但香港新屋市場上近年來卻充斥著5、6坪大小的「鳥籠屋」,甚至有建商推出一個單位只有3.4坪的建案,等於是比停車位還小。相比之下,新加坡動輒20坪以上的住宅空間,堪稱「豪宅」等級。
相較於新加坡的26坪底線,香港官方只要求居住空間不得小於7.3坪,還不到新加坡規定的1/3。但實際上,部分港人的生活空間不只是低於法令規範,甚至比鳥籠屋更糟。根據香港中文大學和社運團體2015年聯合進行的一項調查,在所謂的「劏房」,也就是屋主將公寓分割為多個單位,再分租給不同房客的樓房裡,平均每個人的居住空間竟只有1.3坪。
1.3坪是什麼概念?簡單說,就是一個桌球桌那麼大,頂多再稍微大一點。
「香港必須要加強規範公寓的最小面積,」房產業者仲量聯行的估價部門主任Lau Chun-kong說:「這麼小的居住空間已經違背了港府所揭櫫的高密度宜居城市理念,同時也凸顯了我們或許並未善用土地資源。」
在全球房地產價格排行榜上,香港一向都是名列前茅。由於房價高居不下,建商房子越蓋越小,單位價格卻持續攀高。或許是意識到蝸居問題嚴重,香港負責都市更新的半官方機構不久前宣布將嚴格實施最小空間規範,未來該機構主導的都更案,每居住單位面積都將不小於8坪。但外界對於此舉能否改善居住品質,不表樂觀。
「光靠都更案是不夠的,官方必須出手規範民間建商,才有可能改變現況,」香港民間團體Land Watch負責人Lee Wing-tat認為。
資料來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traits Times, HKFP
更多鏡週刊報導
【蝸居大火】屋主、房東、房客皆法辦 柯文哲:檢討阿扁違建特赦令
喊「add oil」為人加油不再錯 牛津字典認可並收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