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在天空的24H手機! 海洋二號B星「覆蓋全球90%」織天網

▲▼海洋二號B星發射,開啟世界第一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里程碑。(圖/CFP)

▲海洋二號B星發射,開啟世界第一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里程碑。(圖/CFP/同下)

記者楊子萱/綜合報導

大陸7年前成功發射海洋二號A星,今(2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再發射海洋二號B星,開啟了世界第一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的里程碑,提升大陸海洋搖桿業務化觀測能力,同時提高海洋預報、監測預警水平、防災減災及海上突發應變能力。

由於現在衛星發展趨勢從「單一化功能」轉向「多功能集結」,但在實現上卻有些難度。以這次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為例,它的六大載荷讓衛星的工作頻率跨越8個波段,天線數量是大陸國內最多,電磁環境非常復雜。

▲▼海洋二號B星發射,開啟世界第一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里程碑。(圖/CFP)

與海洋二號A星不同的是,B星在A星的基礎上,再新增了船舶識別和數據收集分系統,如此一來,它不僅能對海面高度、風場、溫度等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做更精準的觀測,還增加兩項功能,也就是具備對全球船舶自動識別、同時接收、存貯及轉發近海及其他海域浮標測量數據的能力。

為了讓衛星的多功能集成能不互相干擾,航天五院的海洋二號衛星研制團隊在測試方法上進行了系統規劃,從整星總裝、分系統、載荷、單機以及電纜包覆等層面,都做了針對性的處理,讓各個載荷能夠正常的收發信號。

▲▼研製人員在廠房內對衛星進行相關測試。(圖/CFP)

▲研製人員在廠房內對衛星進行相關測試。

除此之外,海洋二號B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不受天氣、光照等干擾,提供全天時、全天候不間斷的服務,就像一隻「飄在太空中的手機,隨時隨地保持開機狀態」,設計壽命長達5年,可覆蓋全球90%以上區域。

航天五院衛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張慶君表示,以前一顆星要20多天才能針對全球觀測一次,無法滿足我們海上運輸、大洋漁場、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必須建立海洋觀測網,快速提供高精度海洋環境數據,而海洋二號B星就是組網的首發星。」

海洋二號B星一天可覆蓋全球90%以上的海域面積的海洋風場探測,等於在海洋上空織起「天網」,夠實時獲取觀測區域內海面溫度、海面風速、海冰、海洋上空降雨量、水蒸氣含量、液態水含量等海洋動力環境參數,具有大尺度、全天時、全球觀測的特點,如同颱風監測的「千里眼」。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軍武熱門新聞

取代T-38 T-7A紅鷹延至2026年量產

殲-36問世宣告轟-20沒戲唱?

中華民國台灣軍政府 6/15成軍

紐時:中國嚇跑對台軍售國!

渦扇-15歷年來最清晰照曝光

「Oorah!」戰鬥口號源自於韓戰

瑞典「鷹獅E」要價42億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