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兩個世界(上)/從教育到居住環境 新加坡「階級」差異擴大中

圖文/鏡週刊

「你覺得有錢人怎麼樣?」鏡頭外的記者問著攝影機前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我覺得有錢人對別人都很壞。」「怎麼說?」「因為他們自以為有錢,而且他們不知道當窮人的感覺。」

新加坡媒體Channel NewsAsia今年10月播映的一部紀錄片《無關階級》,掀起各界一陣騷動。看過的人有些渾身不舒服、有人滿腹罪惡感,但多數人的第一個反應,都是帶些不可置信:難道這真的是今天的新加坡?

「我通常不太跟學校裡資優班的人往來,因為很多資優生看不起我們,」紀錄片中,主持人與一群中學生圍坐而談,討論學校裡的「階級」差異。說話的普通班長髮女生臉上沒有表情,語氣刻意壓抑:「他們覺得我們都是笨蛋,所以很少跟我們說話。」

「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升高二的時候,有個女生指著我說:『你是普通班的,一定很蠢!』漸漸地,我在學校就越來越少講話,變得很安靜。」

現場一陣靜默。主持人接著轉向另一位看起來帶著印度血統的女學生,詢問她身為一名資優班學生,對校園裡的「階級」又有何想法?「一般來說,學校替我們安排各種活動的時候,都是與其他資優學生一起交流,不會讓我們和普通班混在一起。所以就算我想和那些學生交朋友,也沒機會。」

從學校教育到居住環境,再到職場和生活圈,新加坡近日最受關注的社會議題,非「階級」莫屬。自1965建國以來,新加坡開國元老念茲在茲的一直是種族和宗教衝突,但五十幾年來種族與宗教問題在當局的小心折衝下,並沒有成為經濟發展絆腳石,反倒是全球化和財富累積而成的「階級」差異在這幾年加速惡化,開始撕扯星國長期和諧的表象。

新加坡智庫IPS在2017年底所做的一項調查,訪問3000位民眾,詢問他們的社交圈、朋友的教育程度、種族、信仰,以及這些友人住什麼樣的社區等問題,結果發現住國宅的人,平日往來的幾乎都是國宅居民;而從貴族私校畢業的人,社交圈裡多半也都是私校畢業的人。公宅vs.私宅,公立學校vs私立學校,按財富決定的出身條件,似已隱然畫下社會的階級鴻溝。

「我們已經從一個按種族分類的社會,變成一個按階級來區分地位的國家,」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系教授Vincent Chua說。

資料來源: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Channel NewsAsia, Strait Times

【新加坡的兩個世界(下)】菁英體制兩面刃 頂層富人用金錢鞏固階級地位


更多鏡週刊報導
【沙領事館殺人案】「提他的狗頭來!」王儲幕僚 Skype遙控殺人
全球第一座人工智慧農場正式營運 開啟農業自動化時代
【香港居大不易】新加坡頒布最小居住空間 竟是香港3倍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