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甜兒/北京報導
首屆「海峽兩岸網路新媒體大陸行」聯合參訪團日前走進北京這座集古典與現代於一體的千年名城,其中最知名的景點便是故宮博物院(紫禁城),除了參觀摩納哥王室展外,也一睹宮墻內唯一的民國時期建築「寶蘊樓」,透過一張張的老照片,快速的瀏覽過故宮百年風華。
近年來故宮一直在進行古建築修繕工程,並有條件的擴大開放。故宮表示,修繕工程有3大難題,一是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長期以來開放區域只佔30%,二是故宮有186萬多件文物藏品,99%都沉睡在庫房裡,三是觀眾幾乎都只沿著中線往前走,沒有更多文化收穫。在前任院長鄭欣淼的準備、打理,現任院長持續推動,一直到今年紫禁城內最大的倉庫「南大庫」變身大型傢俱館,向外開放後達到80%。
▲▼北京故宮家具館以倉儲式展陳當年皇家器物,其中當然包括龍椅。(圖/記者譚志東攝)
故宮博物院家具館裡陳列著各種龍椅與皇家器物,講解員特別介紹一組鑲嵌白玉、繪有精緻圖紋的黃花梨木衣櫃,表示這是乾隆帝第一位皇后富察氏所用,她便是熱播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的皇后,使得兩岸記者贊嘆皇家果然貴氣。也有人看著正正方方且雕刻繁複的的龍椅說,「皇帝還真不好當,這龍椅看起來坐上去就很難受」。
▲▼北京故宮寶蘊樓。(圖/記者楊甜兒攝)
西華門內的寶蘊樓是民國初年的建築,分別由東、西、北三座磚木結構的單體德式樓房連接而成,樓房的屋頂是高聳的四坡式,上覆魚鱗狀的牛舌瓦。據記載,寶蘊樓顧名思義,即「蘊藏珍寶之所」,是民國3年(西元1914年)將火災後的咸安宮遺址改建為收藏各種珍貴古物的庫房。寶蘊樓在100歲生日時開放,作為故宮的院史陳列館。在眾多記者的圍繞下,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婁瑋細述了故宮博物院的沿革發展,至於寶蘊樓更曾經當為庫房存放多達3150箱、23萬餘件文物,因文物多是金石玉寶和珍貴秘笈,因此得名,如今的庫房今日變成了「故宮博物院院史展廳」,展示民國時期故宮的歷史變遷。
在一張南遷路線圖的老照片前,婁瑋介紹說,當時故宮文物的南遷,先從北京運往上海,並開始在南京建庫房,籌備分院,同時在上海北京兩地清點故宮文物。1936年建成南京庫房,把文物從上海遷到了南京;但是大概半年多的時間後,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於是故宮文物就被迅速地分三路西遷,一路是陝西、一路是四川、一路是貴州,最終就儲存在樂山、峨眉等地。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要求文物東歸,先集中到重慶再逐步回遷;1947年底基本遷回南京,1948到1949年初,其中有三批文物遷台,造成了如今兩岸故宮的分離。
▲▼北京故宮寶蘊樓陳列美國總統川普參觀所致贈的禮物。(圖/記者譚志東攝)
由於寶蘊樓是一座具有時代氣息的建築,除了作為展館使用,寶蘊樓獨特的「中西合併」的樣貌,常常成為大陸國家領導人和外國元首在正式會晤前,是一個偏私人化、非正式的對談空間。美國總統川普夫婦去年訪問北京,在習近平夫婦的陪同下,參觀故宮太和殿之外,也在寶蘊樓簡短茶敘。現在的寶蘊樓一樓裡,還陳放著川普簽名致贈的禮物。周遭也可以看到井然有序的擺設各式充滿巧思的文創品,不過,這些脫胎自明清皇家的文創,有些是非賣品,有些訂價則非常「貴氣」,但整體仍可看出故宮努力轉型的努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