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機油瓶海漂11年到美國 環團憂塑膠影響海洋生態

▲▼中國石油公司的機油瓶。(圖/綠色和平提供)

▲中國石油公司的機油瓶推算已在海上漂流超過11年。(圖/綠色和平提供)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綠色和平今(30日)指出美國辦公室10月中旬在太平洋垃圾帶打撈微塑膠,撈起漂流在海上的大小不一的破損塑膠製品,包括瓶罐、漁網、袋子和牙刷等,其中竟撈到一個由「中國石油公司」的機油瓶,也就是後來改名超過11年的台灣中油所生產,推算這個機油瓶已經在海上漂流超過11年的時間,而以台灣和美國西岸的距離來看,大約漂流12249公里

綠色和平表示,這次打撈作業在太平洋洋流中的微塑膠污染數據遠大於洛杉磯、紐約、邁阿密、舊金山等美國主要城市沿海地區,約有11倍之多,更使用五大環流研究中心(5 Gyres)的拖網採集太平洋垃圾帶中的微塑膠,共發現508個微塑膠,雖目前很難確定海洋中塑膠污染來源,但從海上尚未破裂完全的廢棄塑膠外觀判斷,可以看出大多還是民眾生活常見的生活用品,推斷廢棄塑膠由陸地流向海洋的可能性居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石油公司的機油瓶。(圖/綠色和平提供)

▲中國石油公司的機油瓶在海上被打撈。(圖/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指出,可口可樂、聯合利華、拜耳,Cloralex(墨西哥),Kao Bleach(新加坡)、娃哈哈、康師傅以及中國石油公司,都是這次撈到廢棄塑膠製品上可被辨識的品牌,其中機油瓶上「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稱清晰可見,但中油在2007年更名為台灣石油,推算該瓶子超過11年了。

綠色和平塑膠專案負責人羅可容說,塑膠長久不衰的特性為大家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但對環境和海洋造成永久的破壞,而大部份的塑膠製品並沒有回收價值,一旦被淘汰丟棄,就會一直留在環境裡,甚至碎裂成微塑膠,危害擴及到整個生態鏈。

▲▼ 各品牌塑膠瓶被打撈。(圖/綠色和平提供)

▲▼各品牌塑膠瓶被打撈。(圖/綠色和平提供)

▲▼ 各品牌塑膠瓶被打撈。(圖/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指出,根據統計,每年有1270萬噸的塑膠垃圾流入海洋,各國雖已陸續採取實際行動,想辦法移除海上垃圾,但減少的數量遠遠不及增加的數量,而且從大塑膠碎裂成微小塑膠的海洋垃圾更難以清除,數量也難以估算。

綠色和平強調在台灣1年可消耗180億個塑膠袋、60億支寶特瓶、30億根塑膠吸管、15億杯手搖飲料,以及64萬套免洗餐具,目前預計在2030年前全面禁用,但海洋塑膠污染迫在眉睫,政府和企業應加緊腳步,從源頭減少生產及使用一次用的塑膠製品,民眾則可從自身做起,減少使用一次用塑膠製品,共同減緩海洋污染惡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