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BC分析,「不好意思」文化代表了台灣人的謙虛和害羞。(圖/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人經常將「不好意思」掛在嘴邊,這個萬能的詞語可以用於向人道歉、呼叫服務生,或是表達令人害羞的事。英國BBC撰文介紹這個獨特的語言文化,作者阮蕾(Leslie Nguyen-Okwu)以「不停道歉的島嶼」(The island that never stops apologising)為標題指出,探究「不好意思」一詞能一窺台灣深厚的禮儀。對於不了解的人來說,台灣似乎是「全世界最癡迷於道歉的國家」,但其實「不好意思」文化代表了台灣人的謙虛和害羞。
文中提到,台灣人說「不好意思」的速度很快,幾乎是黏在一起的。而翻譯「不好意思」一詞挺困難的,與西方「對不起」、「抱歉」(sorry)的概念相比,「不好意思」所包含的是更廣泛的社交禮節,它可以是一種情緒、一種感覺、一項行為準則,或是貫穿台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專家指出,台灣人說「不好意思」的起源,與日本殖民歷史及儒家思想有關。
台師大教授李勤岸受BBC訪問時表示,日治時期和儒家思想對台灣形成「道歉文化」有深遠的影響。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副教授張嘉如受訪時則說,台灣在口語上很有禮貌,「我們打斷別人或尋求幫忙時,會使用這句話,甚至可以用它開啟對話。」
作者阮蕾指出,在台北搭捷運,可以聽到此起彼落的「不好意思」;走進教室,能聽見學生問問題時,以「不好意思」開頭,口吻中帶有一絲絲虧欠和感激之情;打開一封e-mail,「不好意思」也經常出現在第一句,代表「打擾您了」等意味;而如果收到親戚的禮物,很多人也會說「不好意思」讓對方破費了。
▼ 探究「不好意思」一詞能一窺台灣深厚的禮儀。(圖/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