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正亮 圖/路透社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10月4日發表演說批中挺台,總統蔡英文於10月10日國慶當天發表《民主台灣照亮世界》演講,對台灣即將開展的兩岸政策路線,提出前所未見的強硬主張。
呼應彭斯 令兩岸對抗加劇
儘管蔡總統用詞謹慎,保證「不會貿然升高對抗,也不會屈從退讓」、「不會因一時激憤,走向衝突對抗,讓兩岸關係陷入險境」,但其內容明顯呼應彭斯演講,認為中國並未「在區域及全球扮演良性角色」,反而成為「衝突的來源」,尤其對台灣不斷展現惡意作為,包括外交打壓、社會滲透、散佈假消息、竊取情報等。蔡總統還主張要和美歐日建立緊密的產業連結,與新南向國家發展多元合作,唯獨跳過兩岸合作,從頭到尾完全不提。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隨即反嗆蔡的講話,稱「暴露出配合西方反華勢力遏制大陸的險惡用心」、「只會進一步惡化兩岸關係,將台灣推向更危險境地」。兩岸對峙僵局,已經飆升到蔡執政以來的最高峰。
不過,儘管美國看似與中國大陸呈現空前的劍拔弩張,台灣也看似與印太聯盟成員增加不少互動,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卻建議台灣不要太樂觀,應觀望美國對中政策方向,不能排除美國期中選舉之後,川普(Donald Trump)就可能接受中國大陸適度讓步,並宣稱取得勝利,就像川普處理美韓自貿協定、美墨加貿易協定一樣。
卜睿哲提醒台灣,即使美中變成零和對抗,台灣也未必成為受益者,一旦中美貿易戰持續下去,台灣很難避免間接受害。他還表示,儘管美國國會挺台灣,但至今通過的法案,多屬於鼓勵加強雙邊互動,對行政部門並不具強制性。而且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至今仍然認為台灣違背對美國豬肉牛肉進口的放寬門檻承諾,台灣必須先解決這些問題,才可能和美國進一步討論其他台灣更關注的經貿問題。
應對中國 應借鑑三國作為
無獨有偶,亞洲各國對彭斯演講的反應,也和卜睿哲一樣謹慎,並不像台灣對彭斯一面倒跟進,只強調中國大陸的負面作為,我們不妨對照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三個盟邦:日本、新加坡、南韓,比較三國對中國大陸立場和台灣的差異。
以日本為例,儘管和中國在東海長期對峙,面對近來的中美貿易戰,卻積極推動中日和解與雙邊經濟合作。首相安倍晉三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9月12日參加海參崴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同時安排了安倍於10月底的訪華行程;9月25日,中日政府代表在北京開會,雙方同意將針對「一帶一路」推動第三國合作模式,第一個中日合作計劃可能是泰國輕軌。
緊接著於10月11日,中國在北京召開第四次「中日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連」會長中西宏明和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等約60名日方要員盛大參加,中西會長表示「進一步在更高層次鞏固雙方產業經濟合作,十分重要」,並意味著在安倍訪華時可能會提出合作清單。
針對中日修好的新情勢,《日本經濟新聞》特別於10月11日發表專文,提到今年5月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日期間,曾強調「在中日關係重新揚帆起航時,雙方有責任把競爭轉為協調,從今天開始進入協調的時代」。專文結論特別引述安倍與習談話,認為在美國發動全球貿易戰之際,「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有責任共同努力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至於新加坡,儘管美軍在新加坡擁有其在東南亞最大的海空基地,新加坡卻在最近一年內,逐漸修正原本一面倒向美國的立場。隨著新加坡在2018年擔任東協(ASEAN)主席國,眼看中國在東南亞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加上進駐新加坡的中國企業迅速增加,新加坡只能務實調整立場,轉向和中國大陸共同參與一帶一路。2018年4月,中新簽署一帶一路擴大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將圈定第三國市場,撮合雙方企業合作,增加共同參與的基礎設施計劃。
事實上,曾任新加坡駐聯合國大使的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早就積極鼓吹「亞洲世紀」,認為以購買力平價而言,全球最大經濟體已是中國,第二才是美國,第三與第四名則是印度與日本,前四名只有美國是西方國家,「亞洲世紀」已經開始。他認為,西方國家應摒棄過去的霸權思考,與亞洲共同尋求一套新的全球治理架構,亞洲國家也應停止「搭便車」心態,為國際社會的規則制定貢獻更多心力。
另如南韓,儘管因為美國在境內部署薩德系統(THAAD),導致中韓關係一度陷入全面倒退,但總統文在寅於2017年5月上任後,與中國迅速摸索出修好途徑。根據南韓中央銀行發佈的2018年經濟展望,訪韓陸客可望增加200萬人,帶動經濟成長0.2%。南韓國土交通部也於6月3日表示,中韓已就空中航線達成共識,每日航班將增至400多架次。今年9月5日,南韓總理李洛淵出席首爾研討會,主題是「中國對南韓有何意義」,李感謝中國大陸為實現半島無核化發揮的建設性作用,還特別引述已故前總統金大中的話:「美韓同盟對南韓來說,是命中注定」,隨即表示「中國大陸對南韓來說,可能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命中注定」。他期待「中韓關係在薩德問題後,能夠歷經坎坷再次回暖,仍需面對其他問題,南韓將繼續努力改善中韓關係,也期待中國大陸能承擔身為大國的責任與角色」。
不管是卜睿哲、安倍晉三還是李顯龍、文在寅,面對彭斯突如其來的強硬反中演講,並未一面倒地表態跟進,反而更務實地評估中美貿易戰的複雜情勢,試圖在中國崛起和中美矛盾之間,謹慎尋找左右逢源的可能。
就此來看,台灣對於彭斯演講的回應,顯然過於片面,只看到中國崛起對亞洲政治軍事的負面威脅,卻完全忽略了中國崛起對亞洲經濟的正面作用。日本、新加坡、南韓同屬美國盟邦,儘管在政治軍事上力挺美國,但在經濟上並不願單邊押注,仍然積極尋求與中國合作的雙贏空間。
馬凱碩指出,美國面對中國崛起,未來10年可能採取較強烈的抵制手段,台灣在兩強之間最好避免「選邊站」,避免成為「政治足球」。他意味深長地說,「全球地緣政治,就像一面牆,這是小國無法改變的現實」,還以新加坡為例,指「新加坡無法改變地緣政治現實,必須根據國際現實狀況進行調整」。
馬凱碩認為,台灣所面對不友善的地緣政治,和新加坡的處境非常類似,但「爭取國際生存空間,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激怒中國大陸,反而要和它改善關係」。這種基於小國經驗所提出的肺腑之言,對照最近日本、新加坡、南韓陸續轉向與中國大陸修好的國際現實,很值得台灣深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