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從一周缺電3天躍為能源生產大國

▲▼ 新興能源發電。(圖/CFP)

▲新興能源發電。(圖/CFP)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可再生能源建設飛躍式發展,太陽能、風電、水電裝機均穩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不僅為大陸節能減排、經濟增長作出貢獻,也對全球能源變革産生了重大影響。據統計,「十二五」期間,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分別增長1.4倍、4倍和168倍,直接帶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2.6個百分點。

根據《新華社》報導,改革開放初期,全國電力缺口高達上千萬千瓦,不少工廠被迫「停三開四」(一個星期停電三天、供電四天),居民用電也無法全部保證,停電成為一代人的記憶,煤荒、油荒也時有發生,能源短缺一度困擾著大陸經濟發展。

但改革開放40年以來,能源產業由弱到強,初步形成煤、油、氣、可再生能源多種能源驅動的能源稱產體系,基礎保障作用顯著增強,已成為世界能源生産第一大國,1978年,能源生產總量僅為6.3億噸標準煤,2017年則達到35.9億噸標準煤,比1978年增長4.7倍,年均增長4.6%。

▼太陽能發電。(圖/CFP)

▲▼發電。(圖/CFP)

1978年至2017年間,大陸一次能源消費量、能源生產量、發電裝機容量及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分別增長5.4%、4.6%、9.2%和8.6%,同期的GDP由1978年的3679億元快速增長到2017年的824828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34.5倍,年均增長9.5%。

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肖新建説,「能源成為歷次經濟社會改革先行領域,每次改革都推動我國社會快速進步。」

2017年,原煤產量35.2億噸,比1980年增長4.7倍,年均增長4.8%;原油產量1.9億噸,增長0.8倍,年均增長1.6%;天然氣產量1480億立方米,增長9.4倍,年均增長6.5%;一次電力產量1.8萬億千瓦時,增長30.5倍,年均增長9.8%。

▲風力發電。(圖/CFP)

▲風力發電。(圖/CFP)

面對新的能源形勢和氣候變化,世界各國都在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全球能源轉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使命,大陸40年來,從落後到趕超,可再生能源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能源領域最耀眼的亮點,作為「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的綠色新名片越來越亮。

大陸國電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謝長軍表示,「中國可再生能源事業是伴隨著新中國經濟發展逐步成長壯大的。」改革開放以前,新大陸的風電、太陽能主要是解決海島和偏遠農村居民的用電問題,沒有産業化。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展風電並網示範研究,開啟可再生能源産業化道路,風電、太陽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產業走過一條不平凡的成長之路。

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大陸在體制上給予了充分保障,如國家能源局專門成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同時,還了發布眾多相關法律和政策,包括總量目標、強制上網、分類補貼、專項資金保障等制度,以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納,可再生能源產業從無人問津,到形成了全面發展的開發格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