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蔡英文還是柯文哲? 中美衝突下台灣的路線抉擇

(圖/Facebook U.S.Navy)

文/陳宗逸

在中美貿易戰打得如火如荼、雙方互相指責、小動作不斷的敏感時刻,中美軍艦於9月30日在南海爭議海域發生「緊急接近」事件,雙方軍事對抗火藥味升高。而後在10月3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獨家報導美軍不具名官員聲稱,將在包括台灣海峽、南海海域執行軍事演習,雙方軍事博弈也進入台灣領域。傳言近一個月後,10月22日深夜有兩艘美國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和以往僅是「單艦例行穿越」不同,當天深夜,不僅解放軍海軍南北包抄執行監控,國軍艦艇也在澎湖北方海域嚴陣以待,台灣海峽進入了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最為詭異的時刻。

台海陷陰霾 危機再升級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10月23日首度對此軍事行動發表談話,他說:「我讓我的將領來做決定,我並不擔心任何事情(指來自中國大陸的負面反應)。」美國國防部隨後也發表美軍雙艦穿越台灣海峽,是「依照國際法例行穿越台灣海峽」,是執行美軍的「自由航行」政策(FON)的一部分。

路透社日前披露美軍將在台灣海峽軍演詳情,提及將會是「多日、多艦、多科目」的聯合演習,其中還可能包括和正在日本海域的雷根號航母打擊群,一起進行多目標軍事演習,穿越台海的二艘美軍巡洋艦和驅逐艦,即屬於該艦隊成員。故台海軍事緊張的局勢在急速升高。

中國大陸方面,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香山論壇」中,大陸國防部長魏鳳和於開幕演講談到台灣,意有所指表示「解放軍將不惜一切代價挫敗分裂企圖」,並警告稱「在這個問題上一再挑戰中國的底線是極其危險的」,也展露出解放軍高層對於台灣問題,與美軍行動持針鋒相對的強硬態度。

事情演變至此,可發現美中在貿易戰場上的博弈已急速升高至軍事博弈較勁,在經歷了過去近十年的短暫平靜之後,因為中美對抗加劇,同時也因為兩岸關係在台灣政權三度更迭後緊張升級,動蕩與衝突的陰霾正在台海上空集結。

陰霾下的台灣由此產生了兩條對外思維路線。台北市長柯文哲10月17日接受彭博社(Bloomberg)專訪中,表述稱「台灣要認清自己是『美國籌碼』這樣的身份地位,未來15年內的區域爭奪將會在中美之間展開,因此不會有所謂『兩岸關係』,而僅有『中美博弈下的兩岸關係』」。言下之意,台灣目前最主流的政治人物,都已認清台灣在實際局面中沒有主導能力,只能想辦法在夾縫中求生存爭取機會,盡力維護台灣利益。

與柯文哲的看法不同,蔡英文在10月10日的國慶談話中表示:「台灣為世界民主的燈塔,台灣的民主,會照亮世界!」且再度強調「中國試圖挑戰區域現狀的作為,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單方面的文攻武嚇和外交打壓,嚴重挑戰了台海和平穩定現狀」。蔡英文的演講,明顯呼應著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日前演說中對中國大陸展現的強硬態度以及對北京壓制台灣的批評。

柯文哲和蔡英文的觀點,代表了台灣當前在認識兩岸及台美關係上截然相反的兩種思維。類似柯文哲的思維普遍認為,台灣只是「中美博弈」局勢下美國的一個「籌碼」,因為在中美博弈的當下,美國的籌碼非常多,面對這一現實,台灣應謹慎行事,在中美博弈格局未明之前,應避免深度介入,以免被美國過度消費並被對岸打擊。而執政的蔡英文和民進黨政府,在無法突破兩岸關係困境下,為鞏固黨內深綠基本盤,則更傾向於依循兩岸自分治以來已駕輕就熟的路徑,以渲染升高兩岸敵意,跟隨美國遏制對岸戰略的方式,凸顯台灣對美國的地緣價值,以及在區域安全中扮演的角色。與美國具有相同的價值理念與民主制度,一直是最能俘獲受眾的說辭。

在中美博弈格局未明的膠著態勢之下,一般人可能很難判定到底哪種認知和處理方式對台灣最有利。對於這兩條路線的擁躉來說,也各自都有足以自洽的邏輯。不過,最近以中美為主角,剛剛發生的兩則熱點新聞,或許可以予人一些啟示。

民主價值觀 見錢就轉彎

一個是美國最大的軍火買家沙烏地阿拉伯,雖然和美國的民主制度有著天壤之別,但因為這個國家對美國中東地緣利益的重要性,美國依舊和它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係。近日,沙烏地阿拉伯發生殘忍虐殺記者的醜聞,一名叫哈紹吉(Jamal Khashoggi)的華盛頓郵報記者,據傳因為經常撰文批評沙國王室和制度,而有受命於沙國王儲的特工小組在該國駐土耳其使館內將這名記者活體肢解。該案經土耳其曝光後震驚世界,沙烏地王室和王儲遭到輿論強烈批判,饒是如此,美國還是和沙烏地阿拉伯相談甚歡,川普為了1,100億美元的軍售和其他商業訂單,更是多次為沙國王室開脫責任,甚至直言不諱表示,就算「這是個巨大錯誤」,也捨不得丟掉這些訂單。若價值觀與國家利益衝突時,美國會如何選擇,在本案得到了充分展現。

另一則新聞是,除了正在打造的兩艘航母外,中國大陸同時開建了四艘055型驅逐艦。對此,軍事迷們主要關注於三點:一是這批驅逐艦的噸位,在國際上已被歸入到巡洋艦等級;二是它所採用的技術已進入了國際一流水平;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它代表中國大陸在軍事資源方面的投入和造艦能力,已達到無人可及的程度,同時建造四艘這種等級的巡洋艦,目前的美國也沒有這般能力。台灣對此應該關注的是,一旦這些艦艇下水,解放軍的海軍力量會得到如何的提升?包括台海在內的西太平洋的軍事力量平衡,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台灣身處中美兩強地緣博弈衝突帶,因而不能只將眼光放在台灣以內,而須放在中美博弈的格局之下審視。幸運的是,在這一層面,蔡英文和柯文哲都做到了。弔詭的是,基於同樣的地緣格局,在政治決策層面,卻衍生出兩條完全不同的思維路線。到底哪條路線對台灣才最有利,國人要想清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