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蔣婕妤/台北報導
2018台北市長選舉公辦政見發表會11日下午登場,台北市長柯文哲針對兩岸議題發表完整論述。他指出,台灣有47%經貿對象都是中國大陸,更有兩百萬台灣人在大陸經商、求學、工作甚至養老,因此兩岸議題應當講求「務實對話」,要把人民福祉當作第一優先。
柯文哲指出,1949年台灣來了200萬的外省人,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以來,台灣有了38萬陸配,如今從經商、求學、工作到養老,有兩百萬台灣人都在大陸,47%的台灣經貿也都在跟大陸進行。他感嘆,「這是一種現況,硬是要在台灣島內分出敵我,坦白講這是自找麻煩、自亂陣腳」。
針對國際情勢,柯文哲解析,未來15年中、美對抗情勢已經形成,並非台灣可以自己決定,在此現實狀況下,台灣理應思考如何務實處理兩岸關係,他認為,「因為這樣,我一直很不樂見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張,民間交流、城市交流還是要維持。」
▲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公辦政見發表會,談兩岸務實對話重要性。(圖/記者季相儒攝)
柯文哲說,如今陸客不來台灣確實對經濟造成影響,若單純只是大陸政府禁止人民來台那還好辦,因為可以用談判手段應對,但如果是大陸人民因為不喜歡台灣而不願前來那事情就嚴重了,他也因此在2015年提出「四個互相」,包含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2017年又再進一步增加「互相諒解」,盼能藉此改善兩岸互動關係。
陸續提出「五個互相」,柯文哲解釋交流的重要性,他說,「透過更多的交流我們會互相的認識,認識後能互相了解,再來能夠文明社會的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再到互相諒解,坦白講雙方都有內部的政治跟問題,所以有時候兩邊在交往,如果大家能互相秉持諒解的態度,就會少掉很多問題。」
對於「務實對話」的兩岸論述,柯文哲進一步指出,1990年台灣經濟佔中國GDP 43%,如今卻連4.6%可能都不足,因此,不能把全部的未來都壓在別人的善意之上,該做的準備還是得做,「我們自己要自立自強、經濟要維持一定水準、國防力量要維持,所謂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柯文哲強調,兩岸問題和平是目標,務實處理問題不能忽視,最重要的是若能把人民福祉當作第一優先,選擇以務實態度來處理事情,台灣勢必可以少掉很多問題。
柯文哲兩岸論述一次看:
其實從世大運到兩岸關係,我,二二八家屬,我有我的想法,但是一旦我當台北市長,我是要謀取最大多數市民的最大福利,並不是把我的意識形態加到別人頭上。
所以我們如果可以把人民的福祉當作第一優先,坦白講跟中央地方也沒有什麼多大不同的意見,甚至藍綠之間也不應當有太多不同的意見,如果我們有這種務實對話的精神,其實就少掉很多問題了。
我們看看台灣現況,1949年來了兩百萬外省人來到台灣,1987年兩岸開放探親以來,我們現在台灣有38萬陸配,現在有兩百萬台灣人在大陸,不管經商求學工作,還是根本就是在那邊養老,還有一點,台灣的經貿,49%人都是跟中國大陸,這是一種現況,在這種現況之下,硬是要在台灣島內分出敵我,坦白講這是自找麻煩、自亂陣腳。
再來我認為未來十五年,中美對抗國際情勢已經形成,這不是台灣可以自己決定,這是一種現況,在這種中美對抗的國際情勢、台灣的現況之下,我們要思考的是在這種現實的狀況下,我們要如何務實去處理我們的問題,也因為這樣我一直很不樂見兩岸關係越來越緊張,所以民間交流、城市交流還是維持。
大家都知道陸客不來對台灣經濟有些影響,但是陸客不來,如果是中國政府用禁止的手段那還好辦,透過談判的手段可以去處理,但是如果是大陸人民對台灣不喜歡都不來那才是嚴重,所以如何增加兩邊之間善意的交流這非常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在2015年首先提出四個互相,「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透過更多的交流我們會互相的認識,然後認識而互相了解,再來能夠文明的社會彼此互相尊重,再來能夠互相合作。
2017年我又多了一個互相「互相諒解」,從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到互相諒解,坦白講雙方都有他政治的內部問題跟困難,所以有時候在兩邊交往,如果大家能夠秉持互相諒解的態度,會少掉很多問題。
講了一大堆,還是有一句話,終究沒有把自己全部的未來都壓在別人的善意上面,所以該做準備還是要做,經濟攻防還是最主要,1990年台灣經濟佔中國GDP 43%,今天掉到4.6%可能都還不足。所以我們自己要自立自強,經濟要維持一定水準、國防力量要維持,所謂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總結來講兩岸之間和平是一個目標,那我們要務實處理問題,那我們先表達善意,可是該做的準備我們還是要準備,其實政治沒有那麼簡單,我常常講說簡單心靈面對複雜的世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