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文創基金會舉辦《2018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邁入第四年,鼓勵台灣優秀創意家不設限,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變成具體展演。(圖/台北文創基金會提供,下同)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臺北文創基金會舉辦《2018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邁入第四年,以「調調My Style」主題,鼓勵台灣優秀新銳創意不設限,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變成具體展演!今年3組優選作品《未來家庭—人工智慧水族箱》、《在島上呼吸》及《私人空間》分別獲得100萬、50萬及30萬製作費,不約而同地結合科技與藝術擦出火花,在松山文創園區臺北文創文化廣場展出,見證未來與人類共存護生的理念,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互動過程也和民眾激盪出強烈的吸引力。
《2018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共收到218件提案,最終由評審選出3組優選作品。本屆五位評審陣容來自不同領域,其中水越設計創辦人周育如、Akibo Works負責人李明道,以及達達創意執行長林舜龍,不僅負責評選,更一路帶領這群年輕創作家從雛形計劃,不斷突破挑戰,蛻變成最終展出的成果。
▲2018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評審周育如(左)、林舜龍(中)、李明道(右)協助三組優選團隊實踐創作夢想。
今年的優選作品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加入「創新科技」運用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和物聯網技術,延展對未來的想像,堆疊出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更襯托出人與人和人與環境之間的深刻情感。這次作品不再僅是單純靜態展演,而是採跨域創作,獲獎得主的背景也因此非常多元,包括建築系學生、工科畢業生、具有音樂、資工豐富背景的年輕大學教授,本屆評審皆有相同的感受,「他們來勢洶洶的創作潛力,持續突破,這群年輕人非常值得被看見!」順應時代潮流的趨勢,提早實現對未來生活的藍圖。
▲30萬優選作品「私人空間」周末推出機器人工作坊,邀請小朋友發揮創意製作屬於自己的機器人。
林舜龍老師表示,「今年反而更加探討人與人、人與環境的相處,因為加入很多科技的元素,創作者要用原理去創造載體,戶外空間的呈現是一大挑戰。」他提到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獲30萬製作費作品「私人空間」的楊政錞最早一個人來提案,經過幾番討論才調整到最後呈現的作品,慢慢把理念與展演合而為一,電路隱藏在幾何的圖形木板內,串起互聯網模式,他把生活中的物件改裝成機器人,每個獨立的空間像是不干擾的領域,但把房間打開,木板房間會開始震動,去反思現代人際、物際之間的互動關係。
▲今年的優選作品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加入「創新科技」運用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和物聯網技術,堆疊出人與環境之間的互動。
今年三組優選作品突破過去戶外創作媒材和展演形式,大多是評審以前未曾看過的形式,把科技運用在各種層面。周育如老師說,「今年實驗性高,整隊花較多的時間去計算內外的關係,實際和預想的有點落差,因為要考量作品在廣場的呈現效果。」講評結合AR實境的作品《未來家庭—人工智慧水族箱》,雖然談論的是水族箱,實際是跟人類息息相關的海洋知識,未來若運用海洋生物特性去延展內容,強化程式一來一往的互動,「環境教育可以自由去發想,增加海洋知識帶入關聯性,啟發觀展者對新事物、生態保育的思考。」不設限的天空創意節,鼓勵台灣的創作者帶著能量,把它行動出來,藉由多元觀點把創意落實成未來發展。
▲「空氣結構Lab」利用空氣柱搭載的戶外空間,營造出人們與空氣共舞的互動體驗。
「臺北文創大樓屬弧形建築,風力阻力很大,原本計畫在室內展的作品,一下子要拉到戶外真的很難做。」李明道老師回憶,由建築系學生團隊「空氣結構Lab」設計的《在島上呼吸》大型作品,是勇氣十足的探險家,安裝在鷹架上的50多根空氣柱感應人體,就會跳起波浪舞,把無形的空氣變得有形進而產生互動,經過無數次調整與搭建,作品面貌的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在臺北文創文化廣場上的三件優選作品,經歷挑戰後讓台灣民眾見證,《2018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邀請敢於夢想的人分享創作,見證台灣設計的美好力量,評審群也鼓勵台灣設計師,把創意延展到生活各種層面,打破空間禁錮創作本身的限制,無論是劇場型態、音樂表演或是大型科技裝置,期待每屆的展覽作品都有機會到全世界,成為標新立異的先驅者。
展覽資訊
時間:2018/10/25(四)-11/18(日) 11:00-20:0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臺北文創文化廣場
每周末皆有手作市集和主題活動,更多資訊請見官網:http://www.tnhf.com.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