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近視飆600度,這問題更害他「視力日全蝕」險撞車。(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66歲李先生短時間近視從600度暴增至1200度,仍勉強開車往返新竹,差點釀出追撞意外,經眼科醫師檢查,發現他白內障嚴重,幾乎無法測量出度數,且其度畏光,在明亮與明暗交界處,瞬間視力可能出現「日全蝕」現象,嚴重影響行車安全,所幸經白內障手術合併矯正散光及老花,視力恢復1.0,終於能安心開車。
國人平均壽命超過80歲,老後視力更攸關生活品質,收治患者的奧斯卡眼科院長張正忠表示,散光對視力品質有20%的影響,卻經常被忽略,散光如同相機的微調焦距,如果想得到好影像,在矯正白內障時,就應該一併治療散光。
桃園盛敏醫院眼科主任賴威廷強調,由於白內障患者術後眼睛已失去自然調節能力,散光對於視力的影響將更明顯,如果病患度白內障術後視力有高度期望,不想術後配戴散光矯正眼鏡,那麼即使是低度散光也應該考慮白內障手術合併散光矯正。
▲散光患者眼中的影像。(圖/公關提供)
台灣65歲以上的散光人口比例高達74%,賴威廷指出,若長期忽視散光問題,可能造成頭暈、頭痛、噁心等,且看遠看近都不清楚,部分視野扭曲,甚至慢慢出現不良姿勢,例如:瞇眼、皺眉、歪頭,尤其於夜晚駕駛,更易發生危險。嚴重者等到罹患白內障時,水晶體混濁合併原有散光問題導致視力急遽下降,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該如何突破白內障手術極限?賴威廷表示,現已有新型人工水晶體可滿足40~60公分中近距離生活視距,約等於一個成年人手臂長度,舉凡寫字、看文件、打電腦、用平板、開車看儀表板、看行車導航,以及煮飯、炒菜、挾菜等日常活動,都在此生活視距範圍內。
張正忠提醒,拜白內障手術精準醫療趨勢,目前所採行微創手術已大幅縮小手術傷口與降低恢復期,但仍建議術後需多加閉目養神讓眼睛充分休息,且需戴眼罩入眠至少 3 天,除此之外,也較不建議提重物、游泳等,待手術傷口恢復後,即可享受清晰視界連續不將就。
▼散光未矯正,開車可能遇到許多問題。(圖/公關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