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單親媽生病先安頓孩子再急診 綠玫瑰:別幫虐童找理由

(圖/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提供)

圖、文/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

前天,從一大早,我整個人就特別的疲倦,想說可能是季節變化不小心感冒,於是大大放了自己一天假,趁女兒DAHLIA去幼稚園的時候,睡了四個多小時,傍晚起來,我準備接孩子放學,但前額到鼻翼這區塊突然劇痛起來,整個人既疼又暈,我從來沒有這種經驗,卻還是強忍著不舒服,出門接孩子。

一路上,明明踩著柏油地,卻好像踏在兒童安全軟墊上,視線也不是很清晰,還好幼稚園並不遠,我趕緊告知DAHLIA:「媽媽頭很痛,我們先回家找東西吃,吃完妳要安靜讓我休息,知道嗎?」四歲的她,完全沒當回事,自顧自地講著好同學分給她多少餅乾。

硬撐到家,我塞給孩子一個羅宋麵包,囑咐她「媽媽現在很不舒服,吃完記得吃藥,吃不夠,冰箱有地瓜可以拿」之後,我便毫無招架之力地往床上躺了,雖然名為休息,但邊睡邊暈,時不時有噁心、手麻的情況,連拿手機打字都想吐,非常不舒服。

三個小時後,完全沒有好轉,我驚覺拖下去會出事,趕緊聯絡DAHLIA以前的保母,頂著不舒服,把孩子的衣服拿一拿,把女兒送去她家,到醫院時,我幾乎要暈倒了,勉強撐著等看診,還吐了一包,這一量血壓不得了,竟然超過170,醫師說要在院觀察,要是沒有DA的保母,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人家說「為母則強」,其實我很不喜歡這個詞,為什麼單憑這句話,就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媽媽」,但,當危難來臨,天生的母性還是促使媽媽變超人,正如我在暈眩的當下,一心一意先安頓孩子再就醫,其實我連走路都快沒力了,下樓搭上計程車,不停默念、替自己打氣,當媽前,我不在乎生死,當媽後,我發現自己的小命多珍貴。

抽了一管血、打了三支針,我找了一台躺床,在一方小小的空間裡窩著、暈著、忍著,萬幸的是,醫師跟護理師都很友善,雖然一時之間查不出原因,但也沒有要把我推給門診的意思,到了午夜,護理師來宣佈要掛一瓶點滴,再請我去留3cc的尿液培養,恐針的我,深怕自己還要再躺一天,「小孩不知道要怎麼辦?」只能咬著牙接受。

凌晨,護理師把我推去做電腦斷層,我心中無比感激,因為旁邊的病患都有家屬
我一個人,病源又不明,他們卻不輕易放過,每一個查明原因的機會。到了早上,好巧不巧,因為女兒膀胱炎要回診,只能跟護理師說:我得回家了!她們很驚訝,「妳血壓這麼高,電腦斷層報告還沒出來,我們不敢放妳走耶!」「我女兒在吃抗生素,藥不能隨便斷…」醫師便同意我簽自願離院,並幫我掛了神經內科的門診。

記憶中,沒有跟我分開睡覺過幾次的DAHLIA,開心地說著在阿姨家嚇到保母兩位孩子的事,她用一種很興奮的口氣敘述,「媽媽,他們看到我嚇一跳,問我怎麼會來?我說我媽生病去醫院了!」我笑她:「這有什麼好驕傲的?」

DA又繼續說著自己重溫托育生活的趣事,像是跟小小孩分餅乾啊、早餐吃什麼啊,還說自己在「阿姨家睡很好呦!」可能見我開始分心,DA急了,突然一句:「媽媽我好想妳哦!」接著連珠砲般質問「我都在等妳來接我」、「等好久妳都沒來!」、「妳知道我很擔心妳嗎?」

傻瓜。

當初帶DAHLIA離開,我沒有娘家支援、生活一路顛簸,很多人叫我把孩子直接丟給爸爸,「讓他來照顧,妳還年輕,擔心這麼多幹嘛?」說是逼他負起責任、不得不養,卻都被我一口拒絕,因為他們不懂我是如此珍視DAHLIA。

而且,同居七年,按照我對她爸爸的了解,他生活無法自理,不修邊幅、作息不正常、不打掃環境,都需要自己的老媽媽照顧了,怎可能有辦法好好對待孩子?我無法拿女兒當賭注,我也不願意讓她面對被家人傷害的風險。

我對DAHLIA說:「小笨蛋,我不會不去接妳的!」

選擇留下承擔的人,總是最勇敢的那個。隔天,回門診追蹤,當醫師問到:「已經暈了,還能去接小孩放學?」我好篤定地回他,「是啊,當時雖然視線已經模糊了,但我家只有我跟小孩,我不接她,怎麼辦?」醫師非常驚訝,我笑說他小看了媽媽這個身分,所謂「為母則強」,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很抱歉,對於那些生了小孩卻不照顧,甚至虐待、施暴、侵害、餓死孩子的父母,我無法同情他們的遭遇或生理缺陷,或許有人說,他們跟正常人的思維不相同,但錯了就是錯了,為何替加害人辯駁呢?社會上,從外觀就能辨識智能不足的父母並不罕見,他們有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嗎?

有些事情可以同理,這種事不行。

★ 我是不婚媽媽「焦糖綠玫瑰」,唱片線記者出身,現職網路專欄作家。從小在傳統菁英教育之下成長,心思細膩敏感的我,如何邊工作、邊教養那精力旺盛的牡羊女兒DAHLIA呢?期待與您分享我的堅持:「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粉絲團「焦糖綠。玫瑰caramelgreen」部落格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親子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