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被大陸導演「霸榜」。(圖/翻攝自金馬影展TGHFF粉絲專頁)
記者曾俊豪/特稿
今年金馬獎各大獎項究竟花落誰家,儘管結果還沒出爐,台灣不少影迷的心卻已經涼了一半,因為自2014、2016年兩屆金馬獎後,陸片再次「大軍壓境」,幾乎「霸榜」重要獎項。然而,回顧兩岸文化娛樂產業發展,所謂的「文化傾銷」其實並非是單方面的現象。
對大陸70、80後(1970和1980年之後出生)而言,20多年前,正值他們青春期或初出社會的時候,這個世代對台灣的「情感」和「印象」大都來自於偶像劇、電影和演藝人員。記者和這個年齡層的人接觸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你們台灣人講話都軟綿綿」——戲劇的影響其實就是一種「文化傾銷」。
但20年過去,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台灣則陷入停滯,連帶影響文化和娛樂產業的發展。簡單幾個例子,大陸戲劇《甄嬛傳》、《延禧攻略》帶動了「宮廷劇」的熱潮;台灣年輕一代則追起鹿晗、華晨宇和TFBOYS等大陸新生代藝人。
也因此,兩岸的「文化傾銷」並非一直是「單方面」,台灣過去也曾藉由影視作品發揮影響力。只不過,近年在市場和資金影響下,台灣文娛產業發展停滯,要怎麼扭轉「被文化傾銷」成為一道難題。
事實上,任何一個自由的商業市場,都應該要有公平自由的競爭機制。但以今年為例,一共71部大陸電影報名文化部「陸片配額」抽籤,抽中的10部電影中,入圍第55屆金馬獎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大象席地而坐》和《撞死了一隻羊》均未中籤。
台灣觀眾如果想在電影院看到上述三部作品,必須他們在金馬獎獲獎才有機會。政府不禁止好萊塢電影、韓國電影或日本電影進入台灣,卻針對大陸電影設下「配額制」,不外乎是政治因素,但若能拋開這個包袱,開放大陸電影登台,台灣的電影圈才有更多學習與反思的機會。
除了開放美國、日韓電影所帶來的衝擊,陸片進一步放寬引進標準,勢必會再帶來新一波的效應。在找不到解決方法之際,還不如「砍掉重練」,因為政府若是過多限制以及補助獎勵等保護措施,只會讓電影從業人員陷入惡性循環,無法拍出切合市場需求的作品。
▲地球最後的夜晚與大象席地而坐。(圖/翻攝官方劇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