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感冒藥注意「抗膽鹼效果強」長者增失智風險4~7倍

2018年11月19日 16:07

▲▲▼健保署長視察分級醫療上路首日情況-領藥,藥師,醫院,看診,醫藥(圖/記者周宸亘攝)

▲長者用藥得注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長期用藥的長者得多提高警覺,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今(19)日發表研究顯示,當長者有多重用藥情況,特別是服用藥物越多或者抗膽鹼效果越強的藥物會增加急診、住院風險,失智風險也上升了四至七倍。常見的抗膽鹼藥物包含感冒過敏藥、肌肉鬆弛劑以及鎮定安眠用藥,如果長者需要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建議選擇抗膽鹼效果較低的類型,會比較安全。

陽明大學醫學院19日舉辦台日高齡醫學國際研討會,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亮恭會中發表「累積性抗膽鹼負荷對於長者認知功能之影響」。

陳亮恭受訪表示,這項研究針對長者多重用藥情況進行分析,使用健保資料庫自2002年開始追蹤12萬名65歲以上長者,結果發現多重用藥情況越嚴重,或者是使用抗膽鹼效果越強藥物的老年人在急診、住院風險較高,且容易骨折,失智風險增加可達四至七倍。

▲▼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亮恭會中發表「累積性抗膽鹼負荷對於長者認知功能之影響」。(圖/陽明大學提供)

▲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亮恭。(圖/陽明大學提供)

陳亮恭說,長者經常服用的藥物當中約有30%屬於抗膽鹼效果藥物,當中又以治療感冒、過敏的抗組織胺最為常見,其餘還有骨關節疾病所服用的肌肉鬆弛劑,精神焦慮症狀的鎮靜安眠藥物。

此類藥物服用之後可能會有口乾舌噪、暈眩、大小便不順等症狀,當中比較令人憂心的是,當年齡越大,抗膽鹼作用會影響腦部的神經傳導,有很多研究發現使用量越多、時間越長,可能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然而由於當中部分抗膽鹼效果藥物屬於精神用藥,目前尚無法釐清是因為用藥導致失智,或者是因為本來精神疾病而引起失智,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失智症風險與老人用藥品質的相關性。

陳亮恭建議,老人家應該避免任何毛病第一時間就想要吃藥,並可請醫師、藥師協助評估有無多重藥用情況,「藥能少吃就少吃」;另如果因為慢性疾病得要長期用藥,建議減少使用抗膽鹼效果藥物來減少副作用,也降低日後失智風險。

▲▼陽明大學醫學院今天與東京大學醫學院簽訂簽訂合作協議。(圖/陽明大學提供)

▲陽明大學醫學院與東京大學醫學院簽訂簽訂合作協議。(圖/陽明大學提供)

陽明大學19日也與東京大學醫學院簽訂五年教學研究協議,明確建立雙方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機制。校方表示,日本是全球人口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台灣則是人口高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雙方在高齡議題交流的意義高過與歐美的連結,可望共創亞洲健康老化模式、制訂亞洲高齡相關疾病診斷與治療準則,具有高度的學研意義。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