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圖/記者李毓康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紀錄片《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去年6月在執行空拍任務時,在花蓮豐濱鄉墜機身亡,飛安會10月召開記者會,執行長官文霖提到主要肇因可能屬綜合因素,駕駛員可能處於疲勞或生理與心理表現能力降低狀態。而飛機墜機前137秒的空拍影片,62秒鏡頭中斷運鏡又拍機身,事故前10.6秒鏡頭又再朝上拍攝,最後4秒影像也拍到直升機出現明顯抖動,熟悉齊導拍攝習慣的朋友認為,齊導空拍不太可能拍取用畫面外的東西,研判可能在62秒時,飛機就有狀況了。
▲齊柏林去年不幸遇空難墜機。(圖/翻攝自齊柏林的飛閱台灣臉書)
先前公布的調查事實資料報告,雖然航機全毀,但安裝在攝影機中的紀錄資料仍完整保留,飛安會取得畫面進行解讀。10月31日飛安會公布的攝影機事故前137秒影像中,前126秒都正常拍攝山景以及秀姑巒溪,120秒至126秒時,影像也無晃動不穩定的現象,事故前10.6秒鏡頭曾朝上拍攝,疑似在檢查旋翼,最後4秒影像也顯示直升機出現明顯抖動。
飛安會解讀影片,根據28日出版的《壹週刊》報導,其實62秒時畫面就出現異狀,齊柏林的鏡頭先往上再往後轉180度往秀姑巒溪出海口方向拍。一名熟知齊導拍攝習慣的夥伴透露,齊導不太可能把鏡頭掉頭去拍無關緊要的東西,很可能這時候飛機就已經出現了第一次異常狀況。
飛安會曾和空拍公司主管訪談,受訪者認為,事故最後一段影片前面60秒是在拍攝取景,看到秀姑巒溪後,應該再飛幾秒把這個鏡頭拍攝完成,這樣在後製剪輯過程中才可使用這段影片。一定是其間發生什麼事才會把鏡頭轉掉,放棄前面拍攝的鏡頭,把鏡頭向上轉一圈,這不是在拍攝而是在檢查旋翼。
受訪者指出,而且攝影機還繼續在拍攝到最後,顯示攝影機沒有問題,而後鏡頭向下這也不是在拍攝而是在記錄,在最後幾秒,空拍員認為事情要發生,所以才再把鏡頭向上轉一圈拍攝記錄,不然把手放開鏡頭就會停止。
▲看見台灣空拍任務直升機不幸墜毀,導演齊柏林不幸罹難。(圖/豐濱救難義消提供)
接下來的畫面,鏡頭拍到了機身主旋翼、機身,又拍到座艙內接著又拍到另一邊的主旋翼,研判是齊導先用鏡頭記錄飛機狀況,接著放掉操縱桿,這可能第二次狀況,接著來一直到了影片第104秒開始,畫面就拍到該機高度低於500呎以下,下滑角度約25度、地速40浬/時,及異常下降率1600呎/分,事故前10.6秒鏡頭又再朝上拍攝,最後4秒影像也拍到直升機出現明顯抖動,研判因高度過低,有可能改正不及而墜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