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推出健康存摺,可查詢個人最近三年自身就醫及健康資料,卻沒有自費就診資料。(圖/記者黃克翔攝)
從健保署的官網,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健康存摺」的宣導,健康存摺登錄人數已於2018年10月底突破90萬人。這朶健康雲所記錄的健康資訊到底完不完整,它的破網有多大?
據官方說法 ,健康存摺可查詢個人最近三年自身就醫及健康資料,是個人專屬健康資料庫,未來亦將納入自費健檢資料,透過健康存摺的完整健康紀錄,提供健保保險對象可隨時隨地便利地查詢個人的健康資料,幫助個人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然而,這些健康資料中卻沒有自費就醫的相關醫療資訊。例如當你到健保特約醫院的骨科或復健科就診,以自費進行的骨密度檢查結果及檢驗報告,在健康存摺裡是看不到的。因此,如何加入自費就醫資訊,才能完整充實這朶健康雲的醫療資訊。
據衛生福利部報告指出,目前全民健保平均門診量已突破每天100萬人。以2016年為例,每人年平均門診就醫次數為15.27次。同時,在雲端系統開發主動提醒醫師重複處方的功能,籍由電腦系統比對醫師開立之處方,即刻回饋提醒重複(或未重複)開立藥品及檢查訊息,節省醫師需瀏覽大量資訊之時間與精力。此系統可有效避免重複處方及檢查(驗),以提升病人用藥安全與醫療效率,並省去保險人事後審查的成本與不必要的浪費。然而,卻僅有健保申報醫療資訊,缺少了自費部分。
就法制上而言,憲法增修條文明定「國家應推行全民健康保險」,而《全民健康保險法》第1條亦首揭其立法目的係為增進「全體國民健康」,辦理全民健康保險,以提供醫療服務。健康存摺的資訊,來自於健保署所建置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以個人身分證字號歸戶而來,而此一醫療資訊則由健保特約之各醫事服務機構,將其申報健保給付醫療費用所屬之相關醫療資訊上傳而來。但依目前健保鼓勵上傳醫療資訊方案之規定,並未及於非健保事項之醫療資訊,致目前實務上,自費就診之非健保給付所屬醫療資訊,原則上不會上傳而形成缺角。
沒有自費就醫資訊的健康存摺,很空心。在此建議衛福部應通盤檢討並整合其主管的所有雲端系統,包含防疫雲、醫療雲或健康雲等等,並將自費就醫之醫療資訊納入,以維護健康存摺資訊的完整性。
好文推薦
●謝碧珠,立法院法制局研究員,於各期刊與報紙發表著作,曾任東吳大學會計系兼任講師、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會計研究月刊主辦大專盃會計專業辯論比賽評審委員、第5屆會計師公會實務組銀座論文獎得主。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