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遍地開花!《衛報》:歐洲1.7億人生活在民粹統治下

▲▼義大利米蘭,一幅壁畫描繪民粹政黨「五星運動黨」黨魁、副總理迪馬奧(左)與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薩爾維尼(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義大利米蘭,一幅壁畫描繪民粹政黨「五星運動黨」黨魁、副總理迪馬奧(左)與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薩爾維尼(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實習記者鄭佩玟/綜合報導

不斷擴散的民粹浪潮在歐洲逐漸蔓延,造成一股無法忽視的現象,歐洲已有11個國家的民粹政客入主政府,其中包括義大利、波蘭、澳地利和匈牙利,影響著二戰以來歐洲的政治狀態。衛報專文指出,歐洲31國在過去20年的每場全國大選,發現民粹主義支持者共增加了兩倍,特別是右翼民粹黨派的支持者飛快成長。

《衛報》找來超過30位政治學家分析歐洲31國過去20年的每場全國大選,領導這項民粹調查的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政治學家杜魯金(Matthijs Rooduijn)表示,「不久前,民粹主義是政治邊緣的現象,現今他卻成為主流。假設我們不考慮民粹主義,那便無法理解最近政治的重大發展,例如英國脫歐公投,或是美國川普當選總統。民粹主義的溫床越來越肥沃,讓民粹政黨的果實豐收。

▲▼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什麼是民粹?民粹主義者時常把政治定義成「善良大眾」、「邪惡和腐敗菁英」的兩極對抗,且堅持人民的意志是永遠勝利的。《衛報》的研究採用荷蘭政治學家穆德(Cas Mudde)的定義,「民粹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將社會二分為兩個內部同質、彼此對抗的群體,「純潔的人民」(the pure people)對抗「腐敗的菁英」(the corrupt elite),而政治必須是人民「公共意志」的展現。

事實上,民粹主義也可分為右派或左派。支持民粹主義的人說,這是一種力量,擁護民眾對抗既得利益者,是讓民主前進重要的一環;批評民粹主義的人則認為,民粹領袖經常顛覆民主常規,比如傷害媒體監督權利、傷害司法獨立等。民粹也不是只在歐洲崛起,美國、印度、巴西、墨西哥、菲律賓等民主國家的現任或即將上任的領導者許多都是民粹主義者。

據數據統計,1988年前民粹勢力在歐洲政壇上屬於「邊緣人」,得票率僅佔7%;不過1988年後歐洲的民粹主義風起雲湧,分析歐洲各國最近一次的全國大選,可以發現所有民粹政黨的總得票數已經超越了25%

金融海嘯、歐洲難民為機成為民粹的催化劑,美國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國際事務學院教授穆德指出,「歐洲民粹主義急遽上升有三大主因。經濟蕭條後,在南歐出現幾個強壯的左翼民粹政黨;難民危機是右翼民粹的催化劑;非民粹政黨跟隨潮流,逐漸轉變成民粹主義政黨,像是青民盟、法律與公正黨。」

▲▼2016年西班牙大選,翼民粹政黨「我們可以黨」(Podemos)候選人接受訪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16年西班牙大選,翼民粹政黨「我們可以黨」(Podemos)候選人接受訪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07年金融海嘯、2015年歐洲難民危機之後,民粹主義開始往南歐、西歐和北歐遍地開花,訴求脫歐的英國獨立黨(UKIP)在成為英國第三大黨;希臘激進左翼聯盟(Syriza)成為執政黨。2017年,法國大選右翼候選人勒潘(Marine Le Pen)在第二輪決選獲得33%得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成為二戰後,第一個在德國聯邦議會(共709席)獲得超過90個席次的極右翼政黨。

▲▼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2017年大選突飛猛進。(圖/路透)

▲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2017年大選突飛猛進。(圖/路透)

放眼歐洲,民粹主義無疑是野火燎原,1988年時,約1250萬歐洲人的國家內閣聘用民粹政客;但20年後的現今,已有超過1.7億歐洲人生活在民粹政客的管理之下。2019年上半年的烏克蘭、丹麥、芬蘭、比利時大選,更是各界觀察民粹主義趨勢的風向球。政治學家穆德預測,「短期內,民粹主義政黨應該會持續壯大,也會很明顯更激進……非民粹政黨該如何應對,則是主要的課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