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羅慧夫醫師捐出多年的積蓄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把一生都奉獻給台灣的羅慧夫醫師在美過世,享壽91歲。中研院院士、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特聘講座教授魏福全表示,台灣現在看不太到唇顎裂病患,不是因為不再發生,而是因為有羅慧夫,讓他們得以有良好的治療。也因為有他,台灣醫院管理得以近代化;而台灣的整形外科技術享譽國際,羅慧夫更是其中重要推手,令人相當感念。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4日證實創辦人羅慧夫因年紀老邁、心肺衰竭於美國時間3日凌晨3點過世,基金會將擇期於台灣舉辦追思會,緬懷其對台灣及顱顏患者的貢獻。
羅慧夫出身美國,1959年以醫療宣教士身分抵台,1960年開始擔任馬偕醫院院長至1976年,同年轉任長庚醫院院長,1989年12月捐款300萬成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幫助並關懷唇顎裂暨顱顏患者,直到1999年退休返美,有近40年青春是在為台灣病人奉獻。
▲「一個阿斗仔醫生,用一口流利的台語看病」這是病人對羅慧夫最深刻的印象。(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羅慧夫的學生、中研院院士、長庚醫院整形外科特聘講座教授魏福全受訪時感慨,羅慧夫後期深受帕金森氏症所苦,生活品質已經不理想,但知道他的離開還是非常難過。
魏福全說,羅慧夫抵台時,台灣整個環境還是相當的落後,也還沒有現代醫療管理觀念,於是他送中國醫藥學院管理研究所教授張錦文赴美學習醫院管理,並且把制度帶回台灣,堪稱台灣醫院管理之父。
羅慧夫本身完成一般外科訓練,來到台灣看到有許多唇顎裂小朋友,天真無邪的臉上卻有著缺損,因為無法受到完整醫療照顧,甚至無法接受教育、被社會排擠,也讓家屬相當傷心,他很自然的被這樣的患者吸引,決定再回美國接受兩年的整形外科訓練。
▲魏福全(左)與羅慧夫(中)及其老師合影 。(圖/魏福全提供)
魏福全指出,整外的範圍很廣,除了唇顎裂之外還有外傷、癌症、醫美、顯微手術等領域,羅慧夫回來台灣後就再送台灣醫師出去學習,魏福全當時也是其中之一,是第一個被送出去學習顯微手術的學生。
「要就要做到最好」羅慧夫要他們每一個學生再完成完整的整形外科訓練之後,一定要集中、專精於一個領域,把專業區分清楚,再透過團隊合作、經驗的累積,建構台灣的整外制度規模。魏福全說,現在台灣整形外科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羅慧夫功不可沒,幾乎可以說沒有他,台灣整形外科就沒有現在的格局。
▲1998年,羅慧夫醫師率領用愛彌補義診團至越南義診。(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羅慧夫致力於顱顏病患,魏福全提到,讓台灣現在街上幾乎看不到唇顎裂患者,這並非代表唇顎裂已經消失在台灣,而是這些患者都可以獲得良好的照顧,也是他留下來最大的禮物。且不僅止於台灣,義診醫療團隊足跡也遍及亞洲,幫助其他國家的顱顏患者。
除了醫療管理、整形外科建立等兩大貢獻,他在台行醫也創立許多第一,包括主導成立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生命線、燙傷中心、小兒麻痺重建中心等。
羅慧夫後來即使退休於家鄉美國休養,仍每年搭機回台關心他開刀過的患者後續狀況,以及顱顏中心的學生、老同事及基金會發展,晚年因罹患巴金森氏症身體漸漸老化,且無法承受長途飛行的疲累,2013年為最後一次回台。魏福全不只一次訴說「羅慧夫真的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偉大的人」言談間十足顯露出對他的景仰以及不捨。
▲羅慧夫醫師2013年最後一次返台,來自台南的資深志工儘管生病不適,仍驅車北上,為了表達一聲感謝。(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其他人也看了...
▲羅慧夫醫師退休後仍每年像侯鳥般的飛行,積極參與基金會的活動。(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羅慧夫醫師生平大事紀:
一九二七年 六月廿九日生於美國愛荷華洲(Iowa)橙鎮(Orange City)。
一九五○年 進入美國愛荷華大學醫學院(Iowa University,College of Medicine)就讀。
一九五四年 醫學院畢業,與白如雪結婚。
一九五八年 接受台灣馬偕醫院院長夏禮文邀請,舉家遷台。
一九五九年 九月廿八日全家來台,第二天馬上去學台語。
一九六○年 擔任馬偕醫院院長(直到一九七六年)。
一九六六年 羅慧夫任命張錦文為台灣第一個醫院行政副院長;同年創設小兒痲痺重建中心及唇顎裂治療中心。
一九六七年 設立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12床。
一九六八年 設立燙傷中心,就至來自全台的燒燙傷患者;籌募新台幣一百萬元成立特別基金,診療兔唇兒童、燙傷兒童及嬰幼兒整型。
一九六九年 三月創立東南亞第一處「自殺防治中心」,隨後發展成「生命線」,為台灣最早的心理諮商專線;二月淡水馬偕分院與馬偕護校破土興建;馬偕生命線成立。
一九七一年 成立台灣第一個燙傷病房。
一九七四年 開創「身心內科」強調身心並重,精神、肉體兼顧的醫療觀念。
一九七五年 馬偕生命線脫離馬偕醫院,向政府立案成立「台北生命線」,為台灣各地「生命線」的濫觴。12/31卸任馬偕院長
一九七六年 羅慧夫離開馬偕醫院,轉任長庚醫院擔任第一任院長兼整形外科主任。
一九八一年 獲頒長庚醫院永久榮譽院長。
一九八三年 羅慧夫獲頒西北學院(Northwestern College)傑出校友獎(Outstanding Alumnus Award)。
一九八四年 五月成為美國整形外科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lastic Surgeons)的會員。
一九八七年 長庚醫院顱顏中心成立
一九八八年 羅慧夫夫婦二人得到母校侯普學院的榮譽博士學位。
一九八九年 十二月捐出十萬美金,約新台幣三佰萬元成立「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一九九三年 獲「吳尊賢愛心獎」
一九九四年 獲頒國際整型外科最高榮譽的麥林尼克(Maliniac)特殊貢獻獎。
一九九六年 榮獲台灣「醫療奉獻獎」
一九九九年 十一月二日李登輝總統在總統府頒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十一月三日衛生署長詹啟賢頒「一等衛生獎章」。
一九九九年~ 從長庚醫院退休回美國後,仍然到落後國家從事唇顎裂義診與教學工作。
二○一七年 榮獲第九屆「總統文化獎-人道奉獻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