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夫在台最後一刀他當助手 陳國鼎後悔「有封信來不及寄」

2018年12月5日 00:02

▲▼1999年11月羅慧夫醫師執行他在台灣的最後一檯刀,已是顱顏中心主任的陳國鼎醫師再一次當老師的助手。(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1999年11月羅慧夫醫師執行他在台灣的最後一檯刀,已是顱顏中心主任的陳國鼎醫師再一次當老師的助手。(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台灣整形外科之父羅慧夫醫師91歲高齡病逝美國,1999年羅慧夫在台灣動最後一次手術,由時任林口長庚顱顏中心主任陳國鼎醫師擔任助手,對於恩師離世,陳國鼎既悲痛又震驚,他說,上週才接到羅慧夫女兒來信,信中提到爸爸因吞嚥困難,住進護理之家,「我以為只是階段性症狀,他這一走,我這封信,就永遠來不及寄了。」

陳國鼎去年轉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任職,他今(4)日受訪時表示,在北醫任職的一年多以來,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建立唇顎裂繁體中文資料庫、唇顎裂專業病原群,以及將心理師編到團隊理,原本想到寫信跟老師問候,順道將這一年作為一一向老師報告,沒想到老師卻收不到了。

▲羅慧夫在台最後一刀他當助手 陳國鼎後悔「有封信來不及寄」。(圖/陳國鼎醫師提供)

▲陳國鼎與羅慧夫在2013年最後一次見面上合影。(圖/陳國鼎醫師提供)

陳國鼎回憶羅慧夫在台灣動的最後一次手術,那是他離開台灣前的幾個禮拜,他正琢磨要幫他「留點紀念」,剛好長庚下午要幫羅辦惜別會,上午還有空檔,他就詢問要不要再開最後一刀?當時羅慧夫已屆72歲高齡,很久沒動手術了,徵詢病患家屬同意後,他就擔任第一助手,共同完成手術。

陳國鼎說,羅慧夫1999年退休後,仍多次來台,2007年將他介紹到國際唇顎裂基金會「微笑列車(The Smile Train)」時,每年也會與老師見上2次面。2013年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羅慧夫回台參加病友見面會後,又在美國基金會上宣佈退出醫療顧問,當時基金會頒獎感謝他的貢獻,之後更舉辦午宴,但離開午宴會場後不經意一瞥,卻讓陳國鼎決定,「再也不見面了」。

▲▼羅慧夫醫師退休後仍每年像侯鳥般的飛行,積極參與基金會的活動。(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羅慧夫醫師退休後仍每年像侯鳥般的飛行,積極參與基金會的活動。(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那天午宴吃到下午3點多,我先離開,老師在後頭。」陳國鼎回憶至此語氣微頓,「我隔著馬路看他步履蹣跚,你知道紐約的馬路都很大條,我看他微微顫顫走在那裡,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陳國鼎說,他從1985年就跟著羅慧夫學習,當年羅慧夫正值壯年,「那時看到他變成這樣子,走路都在抖,真的很傷心、很難過。」不忍再見羅慧夫的子弟兵的不只他,中研院院士魏福全2013年在病友會見到羅慧夫時,也留下四個字「於心不忍」,感慨歲月與疾病對恩師的折磨。

▲▼羅慧夫醫師。(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羅慧夫醫師。(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陳國鼎說,雖然他的信件因公務繁忙耽擱,來不及完成,也來不及寄出,但一定會遵守老師當年的期待,當一位可以「面面俱到」的整形外科醫師,在國際學會發光發熱,也是目標之一,「當年老師對我們的期許就是,可以在國際上把西方醫師比下去」,未來他也會朝這方向努力,至於是否會參加告別式,那就隨緣了。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