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民營銀行之後 公股銀積極申請專利卡先機

2018年12月5日 09:42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郭政弘。(圖/勤業眾信提供)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郭政弘。(圖/勤業眾信提供)

記者吳靜君/台北報導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郭政弘表示,金融業申請專利的案件數量,由2006年至2015年十年間的57件、成長至2016年192件,到了2017年更突破500件,在此趨勢下未來會持續突破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申請專利的前十大金融業當中,有七家具有公股成分,第一名還是土地銀行,其他則有兆豐、第一金、華南銀等名列前茅,顯示公股銀對於金融科技專利的重視。

隨著科技業踏足金融業版圖,促使金融業面臨數位創新的挑戰和衝擊,亦可能發生智慧財產保護及侵權風險的挑戰。

郭政弘指出,企業規畫智慧財產保障策略時,專利的數量不是唯一的考量,需從智慧財產著手進行完整布局,全面性思考專利、商標、著作權與營業秘密應如何運用,讓金融業發展科技產品或科技事業進入金融領域,皆能得到充分保障,進而挹注更豐厚的創新能量。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科長暨專利審查官顏俊仁指出,近兩年,我國金融業雖大量申請專利,但僅集中在少數業者手中,且近半數專利屬於一般資訊,顯見,我國金融業專利布局的風氣尚未普遍,甚至未完全跟上新創科技帶動的潮流。

至於准駁概況的部分,核准率僅有41%,因此,在大量的專利申請數字下,如何保護自己的金融創新服務,又可以符合專利法規的規定,是金融服務業者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顏俊仁表示,在專利適格性方面,主要需考量發明是否具有技術性,若僅是簡單利用電腦科技,則不符合審查技術性的要求。另外,關於明確性及進步性的問題,亦是軟體專利時常面臨的問題,因此,如何揭露?何種揭露程度才符合適格性、明確性及進步性的要求?是業者在專利申請前須仔細考量,以保護自身服務及技術的關鍵。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