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高鐵三流管理 80億人市場被「三重制約」

▲▼濟青高鐵聯調聯試動車。(圖/CFP)

▲高鐵營業里程到2017年底已達2.5萬公里,占世界高鐵里程總量的三分之二。(示意圖/CFP)

大陸高鐵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隨著里程規模不斷擴大,民眾高頻次在城市之間往返穿梭,形成了人流、物流、資訊流大量聚集和高速移動,催生出巨大的內需市場,然而盈利、軟體和配套的三重制約,影響了「高鐵內需」的效益最大化。

根據《經濟參考報》報導,高鐵出行近年來出現了爆發式增長,未來也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全國鐵路資料顯示,2007年至2017年,動車組列車累計發送旅客75.4億人次,占鐵路旅客發送量的比重由4.5%增長到56.8%,是10年前的十多倍。

高鐵的便利為各地帶來了人潮,而人潮也意味著錢潮。京滬粵皖高鐵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高鐵旅遊客流呈幾何式增長,越來越多的青山綠水,正成為經濟發達省份遊客的目的地和消費地,「青山綠水成為金山銀山」。安徽金寨縣的一位農家樂餐館老表示,高鐵通車後,餐館裡紅燒肉從人民幣30多元一碗漲到了50多元。

▼京滬高鐵2017年全年運送旅客突破1.8億人次。(示意圖/CFP)
▲▼2018大陸春運。(圖/CFP)

儘管高鐵飛速發展帶來的內需潛力巨大,目前仍面臨盈利、軟體和配套的三重制約。從盈利來看,多數高鐵項目恐怕短期內很難實現盈利,資金壓力會對企業造成壓力,僅是中國鐵路總公司負債就達人民幣數萬億,對企業對行業都形成了巨大壓力。

某高鐵站負責人表示,現在很多高鐵車次完全可以提速到350公里時速甚至更高,但是更高時速意味著更高運營成本。儘管高鐵提速的社會呼聲很高,但企業積極性不高。

其次,部分地方的軟體匹配不上硬體的發展,出現「一流的站場三流的管理服務」,比如,北京南站乘坐計程車難、黑車多等。此外,號稱「西南在建最大客運樞紐系統」的重慶西站自開通後就備受批評,迷宮式的設計讓旅客出站就迷路,排隊等車要1、2個小時,甚至引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10塊錢帶路」現象。

還有產業配套的束縛,中鐵隧道局工程部部長陳文義表示,高鐵建成後,對交通、旅遊有直接而明顯的提升,但與當地更多的產業聯接仍需要加強,高鐵城鎮綜合體等提法已經提出幾年,但目前仍未有突出的範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