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扯晶片自殺?張首晟55歲逝世...美國1個月前曾控「盜取技術」

2018年12月7日 14:41

▲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自殺。(圖/CFP)

▲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自殺。(圖/CFP/同下)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華裔物理學家、史丹佛大學教授張首晟1日驚傳跳樓輕生,年僅55歲,據說是因不敵憂鬱症,但張首晟及團隊在2007年發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雜誌評為該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這些成就也使其死因被冠上不少陰謀論,包括可能與「晶片」有關。不過,《科技日報》6日寫道,張首晟研究的不是晶片技術,而是未來的晶片材料。

張首晟在科學界有許多知名貢獻,包括在2007年發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提出拓撲絕緣體理論;在2017年時,他與團隊發現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也就是學界追尋長達80年的神秘粒子馬約拉納(Majorana)費米子。談到這樣的重大發現,他的老師楊振寧給他極正面的評價,「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

▲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自殺。(圖/CFP)

不過,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11月發布《301調查報告》,指控大陸藉由風險投資項目,試圖竊取美方的高端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名單中就有張首晟創立的丹華資本。丹華資本的投資範圍包括AI、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旨在把重心放在美國影響力十足的科技成果上。

張首晟在十年前接受訪談時表示,他希望在普通的半導體矽材料上,能實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應用,這樣可以讓能量的耗損大大降低,製造出新型、低功耗的設備,並在未來5到10年中能運用到晶片產業上。

《科技日報》6日寫道,張首晟教授的研究並非跟晶片沒關係,但他研究的是「未來的」晶片材料,而不是具體的晶片技術。張首晟的這些基礎研究若能從理論走向應用,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那確實可能引領資訊技術的革命,但晶片領域專家表示,這當中需要的時間真的不短。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