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探勘北極冰層。(圖/翻攝自NOAA官方網站)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11日公布《2018年北極報告卡(Arctic Report Card)》指出,北極最古老、最厚的冰層在過去30年間銳減95%,僅剩下輕薄且易融化的年輕冰層,不僅可能危害北極熊和海象等動物,也可能對全球暖化的速度產生重大影響。
在北極撐過4個夏天或更長時間的古老冰層被稱為「多年冰(multiyear ice)」,厚度可能超過10英尺(約3公尺),若與其他冰層發生撞擊,就可能形成冰山。多年冰被視為一種「黏著劑」,將冰層連接在一起,也會將陽光反射回太空,幫助北極在漫長的夏天保持寒冷;但若融化成海水,則會吸收過去被冰層阻擋的太陽熱能,加速地球暖化。
▲ 當冰層完全融化,由上往下看時,只會看到深藍色的海水。(圖/翻攝自YouTube/NOAAPMEL)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海冰專家邁爾(Walt Meier)說明,「北極的變化是一個跡象,告訴我們全球即將面臨什麼。在北極海,2度的差異可能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溫度從華氏31度上升至33度,你就會從滑冰變成游泳。」《華盛頓郵報》指出,這是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的北極版,因為冰層已經越來越年輕了。
根據NOAA在1985年發布的調查報告,北極有16%面積被多年冰覆蓋,至今年3月卻只剩下不到1%,下降95%;「冰齡」僅一年的年輕冰層面積則從55%上升至77%。年輕冰層通常在最溫暖的9月過後形成,隔年夏天就會融化;且這類「一年冰」相當脆弱,可能被風和海浪拋來拋去,將使北極冰群更加容易移動或破裂。
▲ 年輕冰層較為脆弱,容易移動。(圖/翻攝自YouTube/NOAAPMEL)
華盛頓大學科學家透過冰量分析模組PIOMAS發現,北極每年9月的總冰量在1979年至2012年間減少了78%,在2012年創下歷史新低。1979年9月,北極海浮冰總量超過15兆噸,2012年同期卻僅剩3.5兆噸,2018年9月也只有4.66兆噸。而總冰量大幅減少所帶來的升溫效應相當於2500億噸的碳排放,約全球6年的排放量。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暖化速度約為每100年上升攝氏1度;若惡化至每100年增加1.5度,年輕冰層就很可能在夏天完全融解,造成史上第一個「無冰夏季」,使氣溫再提高0.5度。當每100年氣溫上升幅度達到2度,每10年就會面臨一次無冰的夏天,可能使陸地上的積雪融化。一旦沒有白雪覆蓋,陸地會吸收更多熱輻射,使氣溫持續上升,形成惡性循環。
為改善此狀況,史丹佛大學講師菲爾茲(Leslie Fields)創立ICE911組織,提出一項戰略性的地球工程計畫,內容包括將有反射能力的二氧化矽顆粒撒在年輕冰層上,幫助新生的海冰度過第一個夏季。
▼ NOAA自2006年起,每年都會發表北極報告卡。(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