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風中轉化 黃士綸穩步開展夢想之路

不同於許多從小就走在繪畫道路的畫家,黃士綸十七歲之前,畫畫對他來說是美術課堂的功課,但當見到了宜蘭高中美術班招生的訊息,不知道老天讓他接上了哪根筋,從沒跟父母要求學才藝的他,竟拿著招生單跟母親說:「媽,我要考這間。」於是,此前沒有任何專業訓練的他,考上美術班,吊上藝術車尾,正式走入藝術這條路。

他回憶道,一開始的美術班生活是充滿挫折的,同學們不乏技巧高超、得獎無數的經驗老手,而那時的他卻連顏料的基本特性都還掌握不好,老師要他畫顆蘋果,都能畫成流血的番茄。然而,他卻沒有因為這樣的挫折萎靡不振,反而以加倍的練習量,在三年內將基礎打實。那個躲在同學身後,不知道怎麼下筆而放空呆看畫布的男孩,慢慢得到一些獎項的肯定,也遇到好些貴人,於是他就這樣默默在這條路上留了下來。

黃士綸藝術家使用的調色盤。圖/艾利歐攝。

風眼中的寧靜共鳴 源自童年家產紛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藝術這條路,要能留下來,是需要走出自我風格的。而黃士綸的創作特色,是他的畫面中,常能見到巨大的旋風。他說,那是他看到電影《龍捲風》裡有一個場景,主角們進入可怕的龍捲風中心後發現裡頭無風無雨、格外寧靜,外頭的肆虐毀滅似乎與他們無關,他深有感觸,開始一系列的畫作。

能與電影情節或景象有所共鳴,時常源自有相類的親身體驗,而電影裡暴風眼中的寧靜,讓他想起小學三、四年級爺爺奶奶離世後,家族因爭產分崩離析,晦澀童年裡的一幕。猶記有一天,他在家裡開的修車廠落地窗前,瞧見外頭父親跟兄弟打架的情景。在大片玻璃窗內觀看著,眼前好似正上映一齣劇,有種不真實感將他隔絕於暴力之外,保護著他。這也就是《龍捲風》人在暴風中心那一幕於他如此熟悉且有共感的原因。

這些年,暴風在畫布上以不同變形一再現身,它們席捲而起的,不只有畫中物件,還有黃士綸從青春期之前便開始造洞深埋的種種情緒。他以畫筆為器,將那些被放進樹洞的情感刨挖出來,在油畫顏料裡頭轉化。漸漸地,他所關注的事項,從自身情緒轉向這個世界。

大事件(一) 。圖/黃士綸提供。

【延伸閱讀】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即將開展

(完整文章請看城市美學新態度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城市美學新態度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