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于志慶。(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楊子萱/台北報導
2018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正在晶華酒店舉行,上海市廣播影視製作業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于志慶發表演講,他先是闡述上海影視發展的環境的完善過程,包括打造出「上海出品」的文化品牌,再針對上海能提供哪些優質服務給劇組分享,強調「服務服務再服務」的工作宗旨,指稱上海被國內外許多劇組稱為「超級保姆」。
于志慶表示,上海近年的影視相關政策越來越完善,包括2014年展開電影工作座談會,推出《關於促進上海電影發展的若干政策》、《促進上海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申報指南》等,直到今年都有持續推出新政策,用以促進上海的影視產業發展。
▲《我不是藥神》就是上海出品。(圖/翻攝自電影《我不是藥神》海報)
為了上海能提供更好的拍攝與製作服務,當地目前提供四大類的免費服務,包括資訊諮詢、政府聯絡、攝影製作協調、專業人才推薦等116種項目。截至今年11月為止,總共就有4800多件諮詢及協調服務,其中,上海單位是外地單位的2.5倍左右。
除此之外,上海從2014年起開始編制《上海影視拍攝指南》,裡頭詳盡的介紹了上海整個影視產業的政策與環境,有近200個可供取景的拍攝景地,覆蓋上海16個區的影視攝製服務工作站。
▲《2018上海影視拍攝指南》。(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特別的是,今年的《上海影視拍攝指南》是通過AR呈現,讓其中的圖文資訊能動起來,製片人可透過手機瀏覽上海的取景地先進行勘景。這份《指南》是對全球發行的,能夠吸引更多海外劇組到上海取景。于志慶指出,這三年來,有將近600個劇組到滬拍攝。
▲《上海影視拍攝指南》可用AR勘景。(圖/翻攝自鳳凰藝術)
上海透過「文創50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相關措施,包括扶植影視劇本、加強原創性、聚集後製及製片等標竿性企業、建造現代化的影視製作基地、培育新生代人才、搭建國際性平台,並爭取到「上海出品」的數量為列全國前茅。
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出品的電影備案就有244項,占全國電影備案的10%;上海完片的就有70部,其中還有20多部正在院線上映;年度累計票房高達100億(人民幣,同下),占國產片的27.53%。
以實際例子來看,今年大陸國產的票房前十中,上海出品就占了四席,包括第三名的《我不是藥神》、第六名至第八名的《後來的我們》、《一齣好戲》、《無雙》,票房分別是31億、13.61億、13.54億、12.73億。
▲2018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最佳男主角《我不是藥神》徐崢。(圖/friDay影音)
這些院線大片不只賣座,在國內外的重要電影節上也展獲大獎,像是《江湖兒女》就入圍了今年坎城影展,《我不是藥神》也斬獲多座金馬獎項;另外,上海的「戲曲電影」可說是大豐收,像是《曹操與楊修》、首部3D崑劇電影《景陽鐘》、首部3D越劇電影《西廂記》等影視作品,都是為了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而製。
▲首部3D崑劇電影《景陽鐘》、越劇電影《西廂記》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展映,圖為《景陽鐘》。(圖/翻攝自《景陽鐘》劇照)
►►雙城論壇/「合作失敗我切腹自殺!」陳志寬向上海放話:你們儘管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