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大陸「熊貓外交」地圖。(圖/百度百科)
記者曾俊豪/綜合報導
熊貓作為中國大陸的國寶,不僅舉手投足惹人憐愛,「萌萌」的外表還能扮演「外交官」角色。根據統計,截至去年為止,大陸與全球12個國家的14個動物園建立了大熊貓長期合作研究關係,共有40只「中國籍」大熊貓(含出生小熊貓)生活在海外。
中國大陸的「熊貓外交」可區分為兩個階段,也與大陸的發展歷程有關。1957年至1982年間,先後有23只大熊貓被贈送給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德國等9個國家。當時中國大陸是將熊貓視為「外交禮物」,「無償贈送」給個別邦交有好的國家。
在這階段,除了1957年被作為「特殊國禮」送往蘇聯的「平平」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外交」時機點,則是美國總統尼克森在1972年訪華,贈送兩頭麝香牛贈送給中國大陸,而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便在尼克森的歡迎宴會上,宣布將贈送大熊貓「玲玲」和「欣欣」給美國。
然而,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加上大熊貓數量的減少,原有的「無償贈送」模式也面臨調整。他們在1984年啟動了著名的「熊貓租借」方案,一般以十年為期限,租借大熊貓給其他國家,而承租的動物園需每年支付100萬美元的租借費;倘若熊貓在租借期間有愛的結晶,每年租金還得在增加60萬美元,而且小熊貓「兩年後必須歸還中國大陸」。
▲陸贈美熊貓「玲玲」與「欣欣」。(圖/大陸公眾號:胖達雅竹說)
2007年9月12日,中國大陸國家林業局對外宣佈,不再向國外贈送大熊貓,但仍可以與國外「開展合作研究」。也宣告熊貓外交正式從「租借模式」進入「合作研究」階段。截至2017年10月,中國大陸已經與全球12個國家的14個動物園建立大熊貓長期合作研究關係,共有40只中國籍大熊貓(含出生幼崽)生活在海外。
有鑒於「熊貓外交」的獨特效應,大陸官方也為其量身打造宣傳方式,熊貓繁殖基地透過新媒體來宣傳熊貓文化,例如在微博、Facebook、Youtube等平台上開設「熊貓頻道」( iPanda),透過直播的方式讓各國網友可以24小時觀看熊貓「賣萌」。
德國學者Falk Hartig曾以「最具影響力的公共外交」來形容中國大陸的「熊貓外交」。他指出,熊貓外交大大改善了中國大陸的國際形象,而其「所吸引的公眾人數甚至遠比中國孔子學院、 China Daily、 CCTV或其他任何藝術團體多得多。」
▸ 影/已物色10名帥哥! 陸「熊貓之父」張和民邀圓仔登陸相親
▲日媒報導東京上野動物園的熊貓。(圖/翻攝 朝日新聞官網)
讀者迴響